今年是無國界醫生(香港)成立20年,多個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際遇的救援人員、義工、支持者和朋友,細說他們與香港和人道救援的故事。   

 

 
 
 

小孩子做大事︰黎麗華

「他們沒有東西吃,好慘!」
「他們有病,所以無國界醫生為他們檢查身體。」
「我在新年時都有捐利是錢給無國界醫生呀!」
 
幼稚園老師黎麗華(黎主任)正向就讀初班(K1)的小孩,展示無國界醫生救援項目裡的病童照片,孩子們爭相舉手,七嘴八舌地說著。黎主任說:「上課時談到不同的題目,例如是哪裡有颱風,同學都會提及無國界醫生。有同學在便利店見到無國界醫生籌款箱,也會向我們報告。」
 
這班孩子可能是無國界醫生最年輕的支持者。誰說小孩要長大後才能有所貢獻?黎主任與她的學生證明,小孩,也可以成就大事。
 
黎主任自小在慈雲山長大,喜歡接觸小朋友,畢業後投身幼兒教育工作,一做20年,熱情從沒減退。現時她任教聖經科,同時在課堂內加入德育元素。「教孩子們德育,就像是在他們心中撒下好種子,希望這些信念慢慢地在他們人生道路之中發芽成長。」黎主任和簡念恩校長(現為校監)希望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實踐課堂內學習的價值,所以自2006年起在學校舉辦「天使行動」。
 
她任教的幼稚園鄰近慈雲山的公共屋邨,學生大多來自基層家庭。當很多貴族名校幼稚園講求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甚至去外國遊學團,黎主任和校長希望簡單一點,從自身出發。
 
初時,黎主任會帶孩子探訪區內的老人院、向醫院病房的病童捐贈零食,也會請孩子在節日時向醫護人員送心意卡。「現在小朋友大多在溫室成長,不會主動去想想別人的需要。我們希望教導他們關心別人,先從家庭開始,孝順父母和長輩,然後是平常在社區見到的公公婆婆,再去關心一些他們不常接觸的人,例如是病房內的小朋友。雖然他們素未謀面,但只要向他們解釋病童的情況,他們就會明白原來有些小朋友不像他們般,可以學習和玩耍,就很容易對病童有同理心。」
 
後來,黎主任希望擴闊孩子的視野,學習關心其他國家的人。「雖然他們不能親身到那些國家,但也可以幫助當地的人民。」小孩子「人仔細細」力量有限,可以怎樣幫助其他國家的人呢?「每逢農曆新年,他們都收到不少利是,我們就請他們把利是錢捐到非政府組織。」
 
為了選擇最適合的機構捐款,黎主任和其他老師花了不少精神做資料搜集和挑選,最後決定把小孩子寶貴的利是錢,交托給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的救援工作是志願的,救援人員不分種族、不問宗教政治立場,在有需要的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向身處困境的人伸出援手,他們無私的奉獻,非其他機構所能及。」
 
因此,每逢農曆新年假期前,學校都會鼓勵小孩子省下利是錢,回校把利是捐給無國界醫生。「曾經有家長跟我們說,她的小朋友把所有利是錢都放進書包,希望上學時可以第一時間捐錢呢!」叫黎主任感安慰的是,同學大多來自基層,但都很樂意捐出自己所有,款項不多,但小朋友學懂關心和分享,遠勝於捐款數額的多少。
 
黎主任更特別在課堂上透過圖片引導孩子明白世界之大,「對3歲的幼兒班,他們覺得很新奇,因為第一次認識無國界醫生的工作,知道這個世界很大,許多人仍活在天災和戰亂、或是缺乏食物、飲用水和醫療的地方」。孩子了解到同齡小朋友的需要,特別感同身受。「我們會以問題引導小朋友思考:那些非洲的小朋友,距離我們這麼遠,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他們就會表達意見,例如說買藥和買水給他們呀,捐錢呀,為他們祈禱等等。」
 
小孩子此刻未必能像無國界醫生的救援人員一樣,親赴前線救傷扶危,但他們捐出的一分一毫,就為遠方的人多送一顆藥丸、一劑疫苗。莫因善小而不為,小小的付出,其實也可成就大事。
 
 
貳拾成仁
無國界醫生(香港)成立20年
今年是無國界醫生(香港)成立20年。多個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際遇的救援人員、義工、支持者和朋友,細說他們與香港和人道救援的故事。有賴他們以及許許多多香港人的支持,令無國界醫生能夠立足香港,並發展至今天的規模,把人道救援帶給更多有需要的傷病者。這些故事有著對人道救援的一份熱誠和期盼,希望你從中會有所共鳴,並開始你和無國界醫生的故事。
 

文︰梁慧思

Project Details

DATE: 6 月 01,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