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無國界醫生(香港)成立20年,多個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際遇的救援人員、義工、支持者和朋友,細說他們與香港和人道救援的故事。   

 

 
 
 

椅伴十五年︰龍鎮華

在無國界醫生辦事處的義工工作間,有一張摺凳,它外表平凡,卻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一般辦公室的座椅大都能調較高低,有厚厚的軟墊,它統統沒有,只是一張黑色木摺凳,帶點殘舊,卻張揚地放在其中一張辦公桌旁。
 
整個辦公室,就只有一個人會坐這張摺凳。15年來,每次辦事處搬遷,職員都堅持要帶走這張木摺凳;辦事處多次翻新,職員總再三提醒,這殘舊的木摺凳絕不能丟棄。
 
這木摺凳背後,有一份尊敬,還有一份濃濃的人情。摺凳主人是誰?不是無國界醫生的總幹事,不是主席,他是無國界醫生的資深義工,人稱「華叔」的龍鎮華。
 
「他們好好,知道我老人家喜歡坐硬板凳,其他椅子坐不慣,特地留給我。之前搬辦公室,還把它包起來,寫明華叔專用。」
 
他還有一個紙箱,外面寫着「華叔用品」4個大字,裡頭全是他工作時需要的文具,剪刀間尺膠水一應俱全,每次開工,除了必備的陳年摺凳,案前總放着這百寶箱,旁邊還有一杯熱茶,一瓶白開水。
 
訪問當天,他和我們分享貼郵票的技巧:「5個郵票一列,沾一沾水,一點水就可以了,否則全都會濕掉,逐個貼上信封,一貼一撕,接著做第二個。」
 
「要好小心,以前的郵票10個一列,比較厚,也比較容易撕,現在的很薄,容易撕爛。」
 
他今年76歲,視力良好,而且擅長手作。為500封信貼上郵票,他只需45分鐘。未退休前他在地盤工作,負責抽樣檢查混凝土,確保質量合乎標準,後來又到屋苑花圃當花王助手,培養出細心的性格。退休後閒來無事,就在姪女介紹下來無國界醫生當義工。
 
「最初試過幫忙派傳單,但老人家派的,途人不要,年輕女孩派的才要。於是就去了捐款部,主要做拆信同分類。」
 
「那時無國界醫生辦公室在美孚荔灣花園,職員只有5、6個人,義工只有幾個人,一張枱可以坐滿。」
 
人手不多,捐款者寄來的信,大部分都經過華叔雙手,無論是每月定期捐款,抑或單次捐款,是轉賬、支票還是信用卡,華叔都一一記錄影印下來,分類後再轉交相關同事跟進。
 
隨着近年辦公室的人手增加,義工的工作亦有所不同,現時義工的主要工作包括貼郵票、寄發宣傳單張、期刊和收據等等。
 
「每次入信,一定要反轉看一看,窗口位(信封正面的透明位置)一定是地址,倒轉了的話便沒有地址,寄不出去。」
 
「我們有本期刊叫《無疆》,3邊都要貼「波仔」(圓形透明膠紙),封住側邊,有些書仔就4邊。」不同刊物,不同工作,有不同要求,他娓娓到來,條理清晰,像桌面上的信封,10個一疊放好,有郵票的一邊,沒有的另一邊,絲毫不亂。
 
在無國界醫生當義工,工時一般沒有規定,但華叔來當義工的時間則非常有規律,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9時半到達辦公室,工作至11時,稍事歇息,到休息間拿一點餅乾小吃,然後工作至12時半,和其他職員一起吃飯,下午2時繼續,下午3時多離開,去街市買餸,回家後由太太下廚,天天如是。
 
「我很喜歡這裡,和其他義工有傾有講,一起食飯,人也開心一點。」
 
「如果不回來工作,實在很悶,去哪裡才好呢?沙士期間,義工不用回來,我悶到天天去行九龍公園。」
 
這些年來華叔絕少請病假,就算上午去看牙醫,下午也堅持回來。颱風襲港,全港停工,他在家一直開着收音機,待颱風訊號一除下,交通恢復正常,他就出發,搭巴士回辦公室。
 
「試過很多次未有人回來,門都沒人開,唯有去樓下餐廳坐一會。」
 
他很怕悶,又愛熱鬧,除了賽馬日間中會買10元place(位置),嗜好不多,多年來這裡彷如他的第二個家,和其他同事上上下下打成一片。
 
為了表揚他的貢獻,無國界醫生今年特地頒發「15年服務獎」給他。
 
「不要講到那麼偉大,我做的事其實好平凡。」他雙手忙碌地貼着郵票,頓了一頓,又再補充:「不過呢,我孫女的小學課本也有介紹無國界醫生,她也知道我有幫忙。」話剛說完,他就很高興地笑了起來。
 
 
 
貳拾成仁
無國界醫生(香港)成立20年
今年是無國界醫生(香港)成立20年。多個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際遇的救援人員、義工、支持者和朋友,細說他們與香港和人道救援的故事。有賴他們以及許許多多香港人的支持,令無國界醫生能夠立足香港,並發展至今天的規模,把人道救援帶給更多有需要的傷病者。這些故事有著對人道救援的一份熱誠和期盼,希望你從中會有所共鳴,並開始你和無國界醫生的故事。

文︰李偉圖

Project Details

DATE: 6 月 11,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