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危機 - 「醇」酒致命

香醇美酒或許教人陶醉,但貪杯帶來的酩酊大醉並不好受,過量飲酒更對身體有害;但若那杯「美酒」是滲有甲醇的劣質酒精飲品,分分鐘會是杯「奪命酒」。甲醇中毒不僅是醫療人員應該留意的議題,而是理應人人關心的公共衞生危機。單是近幾年,甲醇中毒已造成多人身體機能受損甚至死亡。

 

例如2021年3月,位於拉丁美洲的多明尼哥共和國曾發生一次影響近450人的集體中毒事件,逾150人死亡。5月,印度亦有一次大型的甲醇中毒事件,接近120人受影響,87人死亡。這個看似遙遠的問題,其實比你想像中常見,值得我們正視。

 

五個有關「甲醇中毒」的真相!

 

1. 甲醇 VS  乙醇

 

甲醇又稱為木醇或木精,常用作工業溶劑和燃料。日常用品中,油墨、染料和清潔劑等都含有甲醇。若人們口服或呼吸道吸入,又或者皮膚接觸被人體吸收,代謝為甲醛,便會轉化為含有劇毒的甲酸及甲酸鹽。不過,經呼吸道吸入或皮膚接觸的反應較慢。

 

攝取過量甲醇會令細胞壞死,破壞神經系統。其毒性和對人體的損害取決於其濃度和能否及時治療。成年人攝取30 毫升(約一口)足以致命,10 毫升(2 茶匙)可導致失明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昏迷、腦損傷和死亡。

 

 

至於乙醇則主要用於家居消毒和市面上一般含酒精飲料,較為安全。唯兩者皆透明無色,味道幾乎毫無差異,故此,我們難以憑氣味及顏色辨別。在香港,甲醇一般會標示出「有毒」(toxic)危險警告標籤,並加入紫色色素以作區分  。

蔬果也含甲醇,且愈熟愈多?

 

甲醇天然存在於很多食物當中,尤其是新鮮水果和蔬菜,而酒精飲料或非酒精類的發酵飲料中,亦含有少量甲醇。愈成熟的果實釋放愈多甲醇。然而,我們毋需過分擔心,因為天然而少量的甲醇對人體無害。


 

2.「假酒」 的前世今生

 

19 世紀後期,人們開始將甲醇作為乙醇的替代品,摻入酒精飲料當中,製作所謂的「假酒」。據報導,直到 1910 年,在紐約銷售的許多葡萄酒、白蘭地和威士忌都含有 24% 至 43% 的甲醇。雖然有零星飲用後中毒的個案,但大家都歸咎於當時的污染物和雜質,而不是甲醇。直到 1923 年,德國漢堡一群碼頭工人集體化學純甲醇中毒,甲醇中毒才為人所知。

 

時至今日,在識別甲醇中毒病例方面,各界依舊面臨重重挑戰。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報告的病例數量只是冰山一角。有見及此,無國界醫生亦建立新聞資料庫,收集及整理全球每天發生的、有關甲醇中毒的個案,以便進一步研究。

 

3. 別誤會,甲醇中毒不是醉酒

 

甲醇中毒和醉酒的症狀雖然相似,但卻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噁心、嘔吐、腹痛、頭痛、暈眩、全身虛弱無力、步履不穩等是醉酒者的常見反應,但放諸甲醇中毒,這僅是毒效發作的前奏。當甲醇在人體內經歷約12 到 24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代謝成劇毒的甲酸及其陰離子甲酸鹽時,就會發生中毒。正因這化學反應需時,人們病發的時間多在6至12小時後,甚至可能延遲至18至24小時後才有明顯症狀。

甲醇中毒最明顯的症狀是視力受損,這也是臨床分辨甲醇中毒與醉酒的最大特徵之一。此外,病人還會過度換氣、呼吸困難、胃腸痛、嘔吐和胸痛。如果沒有適切治療,患者會失去知覺,並在幾天內死亡。大多數病人的症狀會持續幾天,有些特殊情況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如果不進行治療,死亡率通常為 20% 至 40%。

 

4. 解毒要喝「真酒」?

 

目前,治療甲醇中毒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適量攝取乙醇作為解毒劑,另一種是服用甲吡唑(Fomepizole)。前者可以靜脈注射或口服。即一般人所說的「以酒解毒」。簡單而言,甲醇中毒主要是因為甲酸的強烈毒性。要形成甲酸,必須讓甲醇在肝臟被酒精分解酵素(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分解,再經歷化學反應。

 

不過,該酵素也會將乙醇轉化成乙醛,如果身體同時出現甲醇和乙醇,酵素會先分解後者。若血液中的乙醇濃度夠高,酵素與乙醇的反應飽和,就不能再將甲醇轉化為毒素,甲醇會直接被排出體外。即使過程不如預期順利,醫療人員也可爭取時間為病人治療,例如使用血液透析療法。

 

可是,千萬別以為自行灌酒便能治好甲醇中毒,此方式必須在醫護人員評估病人情況後,由他們來實施。若病人自行嘗試,分分鐘釀成另一種酒精中毒,「毒上加毒」,令病情更為嚴重。

 

至於服用甲吡唑,其實更為安全可靠。其原理跟乙醇一樣,目的是避免甲醇轉化成甲酸,從而令人中毒。此方法無需麻醉或影響病人的生活,事實上,它的有效性可能會減少插管或透析的需要。可是,甲吡唑的價格十分昂貴,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及地區都難以負擔。如果是美國製藥公司的出品,售價可高達每瓶 5,000 美元,即使是較為廉宜的印度製造商出品,也要價每瓶 500 至 600 美元 。

2013年,甲吡唑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基本藥物名冊。但由於缺乏甲醇中毒的實際數據等多種原因,很多國家都忽視問題的嚴重性,令該解毒劑在大多數國家皆未註冊或批准列入其中一項緊急儲備 。無國界醫生一直提倡更廣泛使用甲吡唑及令更多人能採用這種藥物。

 

5. 全球也有甲醇中毒個案

 

全球不乏甲醇中毒嚴重個案。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大流行下種種措施,更惡化了問題。例如多國的封城政策限制了人們外出,令人更大機會接觸到私釀酒,甚至服用含酒精的消毒用品作為酒精飲料代替品。再者,近年資訊比以前更廣泛流通,使用甲醇可代替乙醇作消毒、甚至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等謠言在眾人害怕感染的時候更加容易傳開去。問題已不僅在發展中國家出現,即使是已發展國家如美國、南韓和挪威等地也錄得個案。以下是近年一些較大型以及值得留意的個案:

伊朗:近年最大型事件

 

2020年,當地多人誤信飲用工業酒精可預防感染COVID-19,最終逾700人因而喪生,超過5,000人中毒,約90人失明或眼睛受損,是近年最大型的甲醇中毒事件。

 

柬埔寨:奪命的鄉村葬禮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在2021年7月的一篇報導,在5月至6月,在柬埔寨鄉村已有三宗大規模中毒事件,逾30人由於喝了有毒自製酒精飲料而死亡。在貢布省扶農(Thnong)村,就有8個參加葬禮的人由於喝了劣質酒喪命,另有50人住院

 

在柬埔寨農村,甲醇中毒絕非新鮮事,當地人習慣在婚喪嫁娶等場合飲用自釀酒精飲料。家庭釀酒廠缺乏法律規管、檢查以及質量監督,他們往往用家裏或商店裏破舊簡陋的設施釀製米酒,然後賣給鄰居。自從發生這一系列的死亡事件,柬埔寨當局亦表示正嚴肅對待問題,同時呼籲人們不要飲用受到污染的酒精飲料 。

 

挪威:男子中毒身亡 

 

2020年9月,在挪威,一名男子因甲醇中毒死亡,及後更被發現還有數名人士亦受影響。當地警方擔心,這可能表示含甲醇的劣質酒精飲品或正在某處流通,他們亦需要追查源頭。事件比起上述幾宗個案看似輕微,但卻能顯示,不單是已發展國家才有甲醇中毒的問題出現。
 

美國:多人飲用含甲醇消毒搓手液致死

 

亞利桑那毒物與藥物資訊中心指出,在2020年 5 月至7月初,已有 4 人在服用含甲醇的搓手液後死亡,26 人需入院治療,50人受影響;數字更持續增長。有病人承認飲用搓手液作為酒精飲料代替品,結果出現視力障礙甚至失明,以及精神紊亂等症狀。事件更進一步反映,市面上部分酒精消毒用品或含甲醇,才會導致上述事故。因為即使人們誤服含乙醇或異丙醇的搓手液,對身體的損害也不會如此嚴重。

 

韓國:母子誤用含甲醇消毒用品中毒

 

疫情持續,韓國部分地區消毒用品短缺,部分人使用甲醇代替乙醇作為消毒用品,最終釀成中毒事件。2020年3月,韓國京畿道一名 40 多歲的婦女在家使用含甲醇的消毒用品清潔家具,導致她及2個孩子急性中毒,需即時送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