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二零一一年十個與獲取藥物有關的故事

「能夠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療法治療瘧疾,真的是好事。不過,在急於調低藥物價格的同時,我們亦不能忽略確定診斷的需要。」
──無國界醫生瘧疾工作小組德斯梅醫生(Dr. Martin DE SMET)


資助瘧疾治療試驗計劃從顛簸中開始

成本高昂是許多非洲人現時未能負擔更有效瘧疾療法的主因。但針對這問題所開展的計劃,看來亦未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在二零零一年首次表示,應該透過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療法(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ACT)治療瘧疾。在此之前,有研究指用以治療瘧疾的舊有藥物如氯喹(chloroquine),已產生廣泛的耐藥性。

可是,獲推薦的新藥物較為昂貴。雖然非洲各國的公立醫院和診所現時都有提供這種藥物,但這些服務並未涵蓋所有地方的病人。因此許多病人要自行購買藥物,也多傾向購買較廉價但已失效的舊藥。

因此,瘧疾平價藥品機制(Affordable Medicines Facility – malaria)的設立目的,就是資助私營市場供應的ACT藥物,私營的地方包括在許多病人購買藥物的商店和藥店。

這個試驗計劃在八個非洲國家先行推出,初步調查顯示,ACT藥物價格顯著下降。

但這計劃推出後卻引起了新一輪的問題:由於受資助的藥物訂單一湧而至──在部分國家,藥物訂單甚至遠超於需求──結果人們害怕生產藥物的原材料供應短缺,促使原材料價格颷升三倍。最終原料短缺的情況並沒有出現,但藥物成品的價格卻增加。

更令人關注的是瘧疾平價藥物機制主要針對私營商店,人們在購買及使用ACT藥物之前,並未有接受測試確診患上瘧疾。這意味著有些人會在沒有需要的情況下用藥 ,可能令瘧原蟲對有關藥物產生耐藥性。這同時也會危害病人的健康,因為在沒有正確的診斷下,他們所服下的藥物或不能治療他們實際患上的疾病。

這試驗計劃首階段可說是蹣跚前行,至於瘧疾平價藥物機制能否讓居於最貧窮、最偏遠地區的人們受惠,或會否真正為人們的健康帶來正面的影響,仍要拭目以待。

地點
瘧疾
議題
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