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丁卡人

我所在的南蘇丹戈格里亞勒地區主要族群為丁卡人(Dinka)人,想當然爾我的病人也都是丁卡族。丁卡族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呢?嗯,他們很黑,很高,很瘦,很不怕痛。這幾個特點對我的外科治療或多或少帶來影響。 首先,他們很黑,是最黑的那種黑人。各位都看過燙傷吧?深層燙傷會立即造成水泡、脫皮、出血、甚至整片皮膚焦黑,這是很難看錯的。但是在我們身上很明顯的淺層燙傷,在丁卡人身上要非常仔細(還要有非常好的光線)才能分辨出發紅變黑的受傷皮膚。雖然說淺層燙傷通常不是問題,但面積大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也是會有危險的。 其次,他們很高,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恐怕超過一百九十厘米。我這種擺在東方人裡都已經算小個子的人,放到他們當中簡直不是小個子而是小孩子。這對我動手術不太是問題,畢竟即使比例稍微不太一樣,一刀開進去其實還是差不多的東西。但我的丁卡人手術室護士可就痛苦了,每次開刀都得彎腰低頭配合我的身高,開完刀一個個喊背痛。 再來,他們很瘦,這應該是食物不足、熱量攝取太少的關係。說起來這倒不是壞事,瘦的人脂肪薄,不但開刀容易一點,手術後的傷口感染機率理論上也會低一點。但是之前也說過了,這兒的衛生條件與習慣實在太差,薄了脂肪層可是厚了污垢層,感染率依然居高不下。 最後,最重要的,他們很不怕痛。這似乎不是忍耐,而是真的缺少痛覺。我看過成年人讓我清理深可及骨的感染而面不改色,也看過六個月大的小孩被截肢,隔天還能笑著讓我幫他傷口換藥。這真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因為等他們痛到忍不住跑來醫院時,通常狀況都已經糟到不行。有個腸子破洞超過一星期滿肚子大便混著膿水的病人,竟然還能走來走去,主要的抱怨不是痛而是便秘,更恐怖是肚子摸起來還是軟的、人也沒發燒。要不是開進去親眼看到,光是照過去經驗或是教科書上寫的標準來判斷,恐怕只會開幾天藥叫她回家吃,真不可能想到她有那麼嚴重。 那麼,我在這群丁卡人身上看到的又都是些什麼疾病呢?最常見的還是各式各樣感染發炎化膿,需要切開引流,其次是骨折,再其次是各類外傷。至於頭痛肚子痛之類多半會去尋求傳統療法,很少會來看我們這些『Kawaja』醫生(即外地人,這是阿拉伯文,不是丁卡語)。 化膿當然是有大有小,但因為我們的抗生素種類數量都有限,衛生條件又不好,而且這些發炎化膿常是來自其他病症,然後反過來把原本的問題遮蓋住,我們對付起來總是戰戰兢兢卻還經常慘敗。 至於骨折,無論大小輕重,共通點是往往都拖很久才來。原因第一當然是他們不怕痛,第二就是環境因素了。昨天急診來了一位老婆婆,檢查之後懷疑是大腿骨頸部骨折。 我問:「那妳為什麼拖了十五天才來?」 她回答:「因為我住很遠。」 南蘇丹本就交通不發達,進入雨季後更是每條路都坑坑洞洞慘不忍睹,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要從一百多公里外來到戈格里亞勒就醫真的可能需要兩星期。很不幸的是我們沒有骨科的設備與技術,甚至連X光都沒有,只能再派救護車把她送到更遠的另一家醫院去。至於到時候,她要怎麼千里迢迢的回家,就非我所能想像的了。 再說到外傷,雖然戈格里亞勒地區沒有部落間的集體衝突,但同部落族人偶爾火氣上來也是會動刀動槍。燙傷不少,因為這裡煮飯燒水還是在院子裡,隨便找塊地用木柴升火,小孩在旁邊玩著玩著不小心就會踩到火堆裡。因為路況實在糟糕,摔車也是另一種常見外傷原因。 除了砍傷燙傷摔傷之外,這兒還有個特殊的狀況是台灣很難遇到的。有天下午我收到無線電呼叫,急診室護士說有個外傷病人。我聽不太懂他的非洲腔,回問:「Car Injury?(因車禍受傷)」他說:「Yes, car injury(對,因車禍受傷)」,我心裡忍不住擔心起來會是什麼斷手斷腳顱內出血之類的大問題。結果到了急診仔細一問,什麼car injury(因車禍受傷)啊,是cow injury(因牛隻受傷),被牛撞傷啦! 丁卡人家家都養牛,出意外的機會還真不少,到現在一個多禮拜已經遇到三個cow injury(因牛隻受傷)了。三個案例互不相關,可是很讓我意外的是,他們的病情竟然完全一致。……三個病人清一色都是陰囊撕裂傷。我說你們丁卡男人到底都在對牛幹什麼啊!!! PS: 相隔一周後的十月一日星期六,救護車在我要開啤酒的前一秒衝進來停在急診室前,又是一個cow injury(因牛隻受傷)。傷口在右大腿,已經在受傷當地縫起來了,但是據說有腸子跑出來所以送來做手術。大腿的傷口怎麼會有腸子跑出來啊!可是進了開刀房打開傷口一看,真的有腸子,只好進行小型剖腹手術檢查腹腔,越檢查越讓我嘖嘖稱奇。這頭牛閃過大腿動脈靜脈、閃過骨頭肌肉,超神準的往斜上頂進了腹腔內,但是又只頂破薄薄一層腹膜,腹腔內所有器官完全無傷。卡住的腸子拉回腹腔內,似乎也還沒卡太久壞死的跡象,省了我切腸接腸的功夫。只要再往任何方向偏個一公分我這台刀就不必開了,因為病人會死在當地。
地點
2011
議題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