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對塞拉利昂而言並非新興疾病,這已是該國第四次錄得相關個案。此次疫情爆發主要影響西部農村地區及首都弗里敦,這些地區人口稠密,居民總數超過一百萬人。今年1月16日,該國衞生部宣布猴痘為公共衞生緊急事件。目前,全國各區均已錄得個案,自疫情爆發以來,累計錄得超過4,000宗個案。
法蒂瑪*(Fatima)是一位住在弗里敦西部的母親,她發現自己僅兩周大的孩子衛奕信*(Wilson)皮膚出現皮疹並發燒。起初被誤診為普通紅疹,但其後擴散至腿部,檢測後確診為猴痘。法蒂瑪非常擔憂:「我很害怕。他還這麼小,我曾有兩個孩子都在嬰兒時期去世了,他是我唯一的孩子。我真的不明白他為何生病,家裏沒有人生病,只有他。」
衞生人員為法蒂瑪的家人和鄰居接種疫苗以避免他們被污名,她與嬰兒則被送往卡拉巴鎮(Calaba Town)的治療中心接受治療。
為支援應對是次疫情,無國界醫生分別修復了國家轉介醫院—康諾特醫院(Connaught Hospital)以及凱內馬政府醫院的傳染病隔離病房,並培訓衞生部人員有關低成本的消毒措施,例如利用水、鹽與電製備氯水。隨着確診個案激增,我們設立了一所可容納50張病床的猴痘治療中心,治療在弗里敦卡拉巴鎮的中度至重症個案。
在塞拉利昂北部的邦巴利與通克利利地區,無國界醫生與衞生部緊密合作進一步支援猴痘應對工作,針對高危群體展開健康推廣及社區參與活動,並追蹤接觸者。組織在邦巴利區的馬肯尼區域醫院(Makeni Regional Hospital)及通克利利區的馬布拉卡政府醫院(Magburaka Government Hospital)提供臨床支援,並對中度至重症病人進行個案管理。組織團隊亦提供醫療物資、人力支援,並培訓衞生部人員展開個案識別、管理、樣本採集及運送檢測等工作。在首都弗里敦市,組織亦捐贈並安裝發電機予中央公共衞生參比實驗室 (Central Public Health Reference laboratory),以加強全國的檢測能力。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透過與感染者或動物的密切接觸傳播。若不及時接受治療,猴痘能引發各種併發症、甚至死亡,尤其是免疫系統已因其他疾病受損的病人。猴痘會引起劇烈疼痛,小部分病人會全身會佈滿腫脹膿疱,導致坐臥困難,有時甚至影響生殖器區域,對病人極為痛苦。
達瑪(Agnes Dama)是無國界醫生的醫療顧問,自2018年起在塞拉利昂協助應對猴痘疫情,負責支援並統籌全國所有與猴痘疫情相關的醫療工作。她向我們講述了她的日常工作,以及治療像猴痘這種帶有污名化疾病所面臨的挑戰。
達瑪分享:「我們於6月11日接收了治療中心第一位病人。從我的團隊反應中可以看出他們百感交集,因為對部分人來說,這是他們首次照顧傳染病人。當我親眼看到病人身上長滿了腫脹的膿疱,也難掩複雜情緒。」
有些病人來到中心時認為自己康復無望,而且他們接觸過許多關於猴痘的錯誤資訊。由於社區的污名化和對傳統治療的觀念,他們難以接受自己確診的事實,也不願告知家人或朋友。透過中心提供的心理社會輔導,我看到愈來愈多病人開始接納自己的情況,並逐漸相信自己可被治癒。
達瑪
25歲的烏姆*(Umu)最初誤以為自己生殖器上的皮疹是常見感染,並選擇自行服藥,其後當皮疹惡化成腫脹膿疱,她前往醫院求助並確診猴痘,繼而被送往卡拉巴治療中心。「我在治療中心住了一個星期,病情有所改善。身上大部分膿疱已退,僅在生殖器部位出現,這讓我走路非常困難。我只能在地上爬行,排尿時也非常疼痛。每當看到那些潰瘍,我都感到非常沮喪。」
她痛得無法入睡,難以走路或如廁,情緒深受影響。中心提供的心理輔導幫助她逐漸走出低谷。
如果沒有中心提供心理輔導,我可能還陷在憂鬱中。雖然現在心情尚未平復,但我相信我會好起來。
烏姆
*化名以保護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