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無國界醫生與羅興亞社區合作,一同見證羅興亞人的挑戰、經歷和生存境況。在羅興亞人逃離緬甸的第6年,有些病人正面對艱困的心理健康狀況。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無國界醫生與羅興亞社區合作,一同見證羅興亞人的挑戰、經歷和生存境況。在羅興亞人逃離緬甸的第6年,有些病人正面對艱困的心理健康狀況。透過共同創作和故事分享,不僅幫助羅興亞人傳承其文化,也具有心理治療效果。 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庫圖巴朗(Kutupalong)難民營內,無國界醫生的醫療設施後院有一塊木板,板上有棵「竹藤樹」正慢慢成形。...
6年前,羅興亞人從緬甸逃往孟加拉,規模屬史無前例;6年後,這世上最大的難民營仍存在迫切醫療需要,但所提供的護理卻越來越少。在現時全球各地正經歷多場大規模人道危機的背景下,為這100萬名無國籍人士提供人道援助所分配的國際資金,每年面對的壓力都逐漸增多。羅興亞人沒有合法身份,不能以合法工作維持自己和一家生計,所以幾乎只能完全依靠人道主義援助生活,情況令人極為擔憂。儘管無國界醫生是難民營內其中一個最大提供醫療護理的組織,但組織在一些地區的服務能力已達極限,因此我們不得不收緊入院準則,以應對求診病人的龐大醫療需求。 大逃難六年後:「臨時」狀態仍持續 2017 年 8 月,緬甸軍方在緬甸西北部的若開邦...
居於實兌(Sittwe)的無國界醫生社區健康人員道努(Daw Nu)表示:「穆查肆虐緬甸後,我居住的營地85%已淪為廢墟。所有茅屋這類的房子都被摧毀,而這些居民急需緊急援助,因他們已無處安身。」 5月中,五級氣旋穆查登陸緬甸,暴雨加上時速每小時280公里的強風將道努的房子摧毀。這是若開邦和該國西北部十多年來遭受最大的一次熱帶氣旋襲擊。 多重限制致延遲應對 儘管這場災難規模巨大,但兩個多月以來,為應對龐大的災民需求而擴大規模的應急工作尚未展開。 由於軍方施加限制,只允許展開氣旋來襲前的常規工作,並禁止擴大專門應對氣旋的行動規模,因此人道救援工作處於停滯狀態。限制事項包括大規模分發救濟物品,...
於今年的世界難民日,四名因受暴力而被迫逃離緬甸的羅興亞難民,向無國界醫生分享他們的故事。 這些故事展現他們非凡的堅韌和力量,以及馬來西亞當地人如何幫助他們度過艱難時期。 36歲的巴卡爾(Abu Bakkar) 來自緬甸的36歲羅興亞難民巴卡爾(Abu Bakkar)分享了他的歷程,以及於2013年抵達馬來西亞後面對的困難。他說,最初幾個月的生活很艱難,因為他無法找到購買必需品的地方,也無法適應文化差異。然而,在當地社區的幫助下,巴卡爾一一克服這些挑戰。 他感激地表示:「最後,我逐漸在我居住的社區成為好鄰居。當地社區常給予幫助,他們會提供膳食,真的很好。」 他說他並未選擇成為難民,...
無國界醫生知悉有一艘或多艘船隻在馬來西亞水域附近漂浮,船上載有約160名難民,而他們很有可能是羅興亞人。據報船上有人因缺乏食物或食水而死亡。雖然無國界醫生目前未有任何關於船上人士具體醫療需要的資料,但由於已有呈報的死亡個案,我們認為很可能需要提供緊急醫療援助。 組織呼籲新任馬來西亞政府,立即批准因受區域人道危機影響而逃亡以尋求安全的難民安全上岸,同時必須確保難民上岸後受到保護,以及能獲得醫療護理和其他支援服務。 讓羅興亞人安全登岸可以防止人命損失。他們幾十年來均不獲承認其緬甸公民身份,早已飽受創傷、衝突和歧視的積累影響。此外,羅興亞人在緬甸和其他庇護國都遭受針對性的暴力。...
無國界醫生與5位住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的羅興亞人對談,了解過去5年他們如何看待被迫離開緬甸後流離失所的生活。他們分別為5歲、15歲、25歲、45歲和65歲,代表三代活在難民營內的羅興亞人,而他們亦是無國界醫生現時或以往的病人。 5 - 我渴望和平 「我們從緬甸的家鄉逃走時,我的雙胞胎女兒─安琪思(Ankis)和芭哈兒(Bahar),都還只是6個月大的嬰兒。我帶著她們逃跑,當時除了身上的衣服,甚麼都沒帶。」 殺戮行動開始後,我們無法再待在緬甸,我們必須自救。軍方殘忍地殺害羅興亞人,並燒毀他們的房子。 甚至在我們2017年離開前的兩年,年輕人就會被抓走和虐待。...
2012年,羅興亞與若開(Rakhine)族群爆發暴力衝突,佐里娜(Zaw Rina)在包多鎮(Pauktaw town)的家園遭到焚毀,被迫和家人逃到阿諾葉(Ah Nauk Ywe)的一所難民營,該營位處若開邦西部偏遠地區一座難以到達的島上。現時她棲身的的竹制居所弱不禁風,並非為長期安居而設,但她卻在營內足足住了十年。 這些過度擠迫營地住了超過5,000人,多間建材薄弱的居所彼此緊鄰,中間夾着滿佈泥濘的狹窄小道。營內缺乏排水系統,積水成為蚊蟲和疾病滋生的溫床。居民人數眾多,但營內廁所很少;用水供應不足,情況在旱季時更為嚴重,因此這些衞生設施一向非常骯髒。另外,營內幾乎沒有私隱可言。...
緬甸的公共醫療系統正陷於混亂。軍方在2月1日奪取政權,幾天後,醫務人員便離開工作崗位,帶頭發起公民抗命運動,政府僱員紛紛舉行罷工。大多數人仍未重返崗位,而繼續在地下診所工作的罷工員工,則有可能遭到當局攻擊及拘留。自2月1日以來,至少有28名醫護人員遭到殺害;近90人被捕,至今仍然遭到扣留。 緬甸公共醫療系統原已陷入困境,再遇上影響深遠及具破壞性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院旋即不堪重負。 2021年將成過去。無國界醫生在緬甸的團隊正回顧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應對工作,反思工作上值得驕傲及仍有待改進的地方;我們反思逆境、限制和有時未完全盡如人意的解決方案。 火葬場擁擠不堪 貨架空空如也...
6月8日,無國界醫生在緬甸德林達依(Tanintharyi)地區土瓦(Dawei)市的團隊,接到一封來自地區政府的信函,要求我們暫停所有活動。 這個決定將影響在迷塔耶(Myittar Yeik)診所接受無國界醫生護理的2,162位愛滋病感染者,他們接下來將難以獲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同時,由於該國的國家結核病項目規模縮減,從今年2月起就在我們支援的設施中尋求醫療護理的結核病人,也將受到波及。 在各類公共服務仍受嚴重干擾的情況下,暫停組織的活動將對我們的很多病人構成生命威脅。我們著手治療的疾病,可能因此進一步擴散,新的病人也可能因此得不到診斷而無法開始救命治療;此外,...
緬甸軍隊實施的暴力和威嚇,正營造一種恐懼氣氛,並阻礙愛滋病人獲得救命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郭丁芒瑞(Ko Tin Maung Shwe) 是一名同時患上愛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的高危病人。他需要定期獲得醫療諮詢以觀察病情,並服藥控制症狀。但自 2 月 1 日軍方取得控制權以來,定期覆診和取藥變得越來越困難 。 郭丁芒瑞說:「現在的路途不像從前那麼輕鬆。過去我甚麼都不用擔心,但是我現在連在街角拐彎都要份外小心,因為軍方會檢查汽車、電話和人。我感到害怕。我必須在起行前打電話了解路線情況,如果一切安好我才會出去。」 如果我沒法去到拿藥物的地方,便會因無藥可服而死去。我必須靠這種藥保住性命。...
Subscribe to RSS - 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