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救援人員

在這裡其中一個最大的族群是Mende,而聽得最多的土話便是pomwi,是白人的意思。
Marina,來自美國紐約的護士,是我搬房前的舊屋友,臉上常常掛著笑容。
無盡正能量,都總有失落時,我們是大家的支持者,我很興幸在這認識了她,如果每個人在每個團體內都有一個buddy,她便是我在這個救援行動內的buddy。所以她也是我人物誌的第一位。
 
以下的內容為我本人的翻譯,如有不準,請見諒。
今個星期的小小土木工程課變成了小小木匠課,導師是我們小隊的兩個木匠。
 
起初他們都很不自在,不懂得在大伙兒面前演說,到我開始給他們問問題,他們也開始漫漫分享著知識。為何板模的斜撐這樣安排,板模的木板是甚麼樹,鋸有甚麼不同款式,不同款式各有甚麼用途等。
 
來了南蘇丹多羅4個多月,跑步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每星期我都會按照計劃,逢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和星期天跑。因為安全問題,我們不能夠單獨外出,最少要兩個人結伴同行,所以每天早上6時25分,去跑步的人都會在飯堂集合,然後6時30分出發。
 
近兩個星期五,跟小隊友一起吃飯後,開始了我的小小土木工程課。
 
熱身問題,我們的混凝土由甚麼組成?他們都知道混凝土由石頭,沙,水泥及水混合而成,那,為何要有石頭?為何要有沙?水泥?水?大家突然呆了呆,沒想過「為何」這個問題。鼓勵大家多發表意見,漸漸大家都參與討論,其實大體大家都大約知道每個原素的作用,只會從沒認真留意而已。
媽咪媽咪媽咪:
 
今年未能與你一起過生日,還望你有很快樂的一天。
 
數年前告訴你這個當救援人員的念頭時,你沒有多說甚麼。
 
那天與工人們一起砌磚牆,很累但很開心。
 
我們用的磚很大很重,是用沙漿製成的,一行一行的在柱與柱之間砌上。
向他們討教著如何砌得又直又穩,要砌得好真的一點也不容易。
 
與很多未發展國家一樣,這裡的人的工作安全意識不高,因為對他們來說,工作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來養家,根本未有機會去仔細評估自身能力與需承受的風險的平衡。我們作為雇主,只能在能力範圍內盡量保護他們。基本的個人防護裝備、安全帽、防護眼罩、手套、水鞋、雨衣等,都有為他們準備,卻只要少了一刻的提點,這些防護裝備都只會是備用的裝飾品。
 
雖然來到塞拉利昂只短短3星期,但每天與當地人緊密對話,一起工作,還作了些人事調動,對他們的文化思想,溝通模式,也開始了解。
 
走在街上,走進市場內,見到他們賣的蔬菜食物一式一樣,賣的日用品很多也是二手貨,普通人究竟能賺多少錢,想來只能為口飯。有特別技能的,如找到工作,對他們是很大的生活改善。
 
來了3星期,雖然建造的都只是小工程,小柱小樑,以沙漿磚砌成的牆,臨時洗手間等,與從前在香港的項目沒法相比,但每天也在小事務中成長著。
 
Subscribe to RSS - 香港救援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