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前線新聞

3.24 世界結核病日

2006年3月23日4 Read Time
每年二百萬人死於結核病 現有治療方式不足應付災難疫情

明日(三月廿四日)是世界結核病日。至今為止,全球每年有九百萬人感染結核病,另有接近二百萬人因而病逝。隨著愛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下降,而同時感染到結核病的人數急速上升(全球四千萬名愛滋病患者中,三分一同時感染結核病),加上更難醫治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個案顯著增加(目前全球有二百萬人感染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每年新增個案五十萬宗 - 註1),已算災難性的結核病疫情,將會更加嚴重。

在這個環境下,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二零五零年,全球沒有結核病」的樂觀預測,著實令人感到震驚。世衛過去倡議控制結核病疫情的策略並不成功,在為病者提供適當治療方面也無效用。無國界醫生法國辦事處主席布多爾說:「世衛在過去多年,極力推銷它建議的對抗結核病方法,而非正視這方法存在的限制。結果,對抗這個結核病災難性疫情的工作,只修修補補地出現一些未能長遠解決問題的方案。」

以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的成效,一直被專家質疑。至於現時最廣為使用的「痰塗片檢查」,更在一百二十四年前發明,只能在一半的個案中檢測到結核桿菌,令數以百萬計的病人特別是兒童,因檢測失敗而得不到適當治療。最新研發出來治療結核病的藥物,也已是四十年前的產物;病人必須連續服藥六至八個月,治療若在中途被中斷或干擾,藥物就可能無效。再者,世衛固執地堅持沿用的「直接監督療法」(患者要在醫務工作者或社區志願者的監督下服藥),在應付愛滋病疫情及抗藥性結核病的出現方面,已見到不太成功。

另外,現在只有參與對抗結核病的單位,在提供抗結核藥物時,尊重國際藥物標準,而即使是世衛,在這方面的立場也不一致。世衛一方面正確地建議使用經世衛預審的藥物,但卻沒有同時提供足夠渠道,進行藥物質量預審的過程。而且,世衛也沒有確保經預審藥物的供應。世衛轄下的「全球藥物設施(Global Drugs Facility)」,是發展中國家主要的抗結核病藥物供應中心,應該馬上把世衛預審的藥物放在首選位置。無國界醫生藥劑師司高法爾說:「在很多我們進行結核病治療工作的國家,由國家推行的結核病治療項目所用的藥物,都沒有經世衛預審。」

無國界醫生在全球二十七個國家,治療一萬六千名結核病患者。無論我們多努力去克服設備不足帶來的困難,結果仍然難以令人滿意。無國界醫生治療結核病顧問維沙醫生說:「對簡單的結核病來說,現有的治療工具經已過時,而直接監督療法也有其限制。至於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方面,只有極少數病人可以得到藥物治療,那些藥物極其昂貴、毒性強、成效也有限。另外,缺乏可用於愛滋病患者的檢測結核病方法,也意味著有很多病人得不到確診。」

在可見的未來十年,新藥研發很大程度依賴私人機構的資助,而不是由政府作出投資。可是,以研製新藥的發展來看,第一粒新藥最早並不會在二零一五年前出現;換言之,未來十年,將再有二千萬人要面對因結核病而病逝的威脅。

註︰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