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地震衝擊了一個屢次受健康危機和衝突籠罩的國家,使受災社區面對的挑戰更為複雜。有限的資源、人員和物資供應令一些設施不勝負荷,難以應對不斷增加的醫療需求。
在緊接災後,無國界醫生已重申組織在所有受災地區提供大規模緊急醫療援助的承諾和能力。無國界醫生已優先在災情最嚴重及目前可前往的城市曼德勒和內比都展開應對工作,但實皆等較偏遠和或難以前往的地區的災民則仍受嚴重影響。
組織員工呈報當地廣泛的破壞情況。許多居民因害怕餘震而留在戶外,而寺院則已開放大門收容流離失所的家庭,當地社區也展現出團結互助的精神。
在受災最嚴重的城市,基礎建設的損毀導致食水、電力、衞生等基本服務中斷,嚴重影響醫院的運作。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建築物的結構損壞,令人擔心大樓會進一步倒塌,迫使醫護人員在戶外治療病人。
在內比都和曼德勒的醫院系統尤其受嚴重破壞,無國界醫生已進行評估工作、運送醫療物資,並與衞生部等重要持份者展開討論。
在曼德勒,無國界醫生團隊迅速在受損的醫院內安裝水箱和額外的洗手盆,以改善水利衞生情況。組織亦設置數十個垃圾箱以加強廢物管理,並在臨時避難所內安裝風扇,協助病人在受損設施外等待治療期間應付通常可高達攝氏 40 度的極高溫。
與此同時,流動醫療隊開始在包括寺院在內的臨時避難所提供診症,治療一般疾病,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長期病。在撣邦南部,流動醫療隊也分發基本的非食物物資、恢復乾淨水源,並繼續評估受災和流離失所的社區。
心理健康是無國界醫生應對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在曼德勒,由已受訓的組織員工和學生義工組成的團隊,到訪當地醫院內外科、骨科和創傷病房的病人,以提供心理急救。災難發生加上對餘震不斷的恐懼,倖存者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該國許多地區早已受持續衝突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有關心理健康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隨著雨季來臨,水災和山泥傾瀉或會令加劇現時的行動挑戰,尤其在偏遠地區。雨季也會大幅提高公共健康威脅,如霍亂等水傳播疾病、瘧疾或登革熱等病媒傳播疾病的爆發,因洪水或會污染已減少的安全水源。立即採取包括加強提供乾淨水、安全的衞生設施、分發蚊帳和推廣衞生知識等行動,對於減輕額外的災情影響至關重要。
為應對龐大需求,必須讓人道援助能無阻地到達所有災區,包括難以前往的地區。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大幅擴大在所有災區的援助規模,並讓災民能獲醫療護理,以避免地震災後對人們造成長期傷害。
無國界醫生於1992年首次在緬甸工作,自此一直在當地提供緊急醫療人道援助,並繼續支援受衝突、疾病的地區,以及近來受強烈地震嚴重影響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