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該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爆發。疫情自今年8月1日起開始,集中在該國東北部的北基伍省(North Kivu)。根據當地衛生部的數據,目前已有366宗通報個案,319例確診個案,其中167人已因伊波拉死亡。
回溯性調查指出疫情可能始於今年5月份。幾乎是同一時間,該國於赤道省(Equateur)亦爆發伊波拉疫情。這兩次爆發之間並無關聯。
警報以及相應應對的延遲可歸咎於多個因素,包括不安全局勢導致疫情監測系統崩潰(行動受限,交通困難),以及該地區的醫療人員因被拖欠薪金,5月開始罷工。
疫情宣告三個月後,疫情的中心由曼吉納鎮轉移到規模更大的城市貝尼。這裡確診人數在10月份明顯增加。
這次疫情裡,很多新發個案與之前已知的傳播鏈不相關,令追蹤感染者以及控制疫情的演化變得更加困難。此外,在布騰博這個人口三倍於貝尼的城市,伊波拉治療中心的個案持續增加,且大部分是來自布騰博之外的衛生行政區的輸入個案。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疫情爆發的地理分布模式。疫情極其靠近烏干達邊境,增加了外溢到該國的風險。烏干達政府已經開展疫苗接種活動,目標是為3000名前線工作人員接種以預防疫情。
流行病學團隊仍在努力確認所有活躍傳播鏈。這項工作並不簡單,因為受疫情影響的當地社群流動性高,人們為了工作,或者家庭,或是尋求醫療護理,從一個村莊流動到另一個村莊。發病的人在被確認為疑似個案並轉介到伊波拉治療中心之前,已經探訪了不止一家醫療中心。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實驗室確認,這次引發疫情的是扎伊爾病毒株。這是伊波拉病毒裡最致命的病毒株,也是於2014-2016年期間重擊了西非的病毒株。今年早些時間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西部赤道省爆發的伊波拉疫情,也發現了扎伊爾病毒株,但與此次爆發的病毒株有所不同。
當前形勢
到目前為止,北基伍省和伊圖里省的14個衛生行政區報告有確認的或可能的伊波拉病例,這些地區是伊圖里省的曼迪瑪(Mandima)、科曼達(Komanda),丘米亞,以及北基伍省的馬巴拉克(Mabalako)、貝尼、奧伊加(Oicha)、布騰博、卡隆古塔(Kalunguta)、馬薩雷卡(Masareka)、穆謝內內(Musienene)、炯多(Kyondo)、加多亞(Katwa)、烏霍韋(Vuhovi)以及穆圖安加(Mutwanga)。
無國界醫生的應對
應衛生部的請求,無國界醫生參與了國家抗疫策略小組,統籌多方面的疫情應對工作:
- 在曼吉納、布騰博及丘米亞的伊波拉治療中心護理感染伊波拉的病人,在貝尼和布尼亞(Bunia)護理疑似個案;
- 在社區進行溝通和開展健康促進活動;
- 為前線工作人員接種疫苗
- 預防和控制感染:多管齊下保護當地的醫療設施(以及它們的工作人員),包括在入口處協助篩查病人、消毒手和腳、建設醫療設施短期隔離疑似病人、為轉介了確診伊波拉病人的設施消毒。
- 培訓工作人員
- 支援疫情監控工作
超過100名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在北基伍省和伊圖里省的伊波拉應對項目工作。這數字並不包括在無國界醫生設施裡工作的衛生部員工。
無國界醫生救援行動時間表
>30/7:無國界醫生接到警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北基伍省貝尼(Beni)和曼吉納 (Mangina)附近發現伊波拉懷疑個案。
>31/7:身處在盧貝羅(Lubero)項目、約3小時車程外的無國界醫生團隊,與另一支衛生部的團隊到達現場調查。
>1/8:衛生部宣布曼吉納爆發伊波拉疫情。
>1-3/8: 無國界醫生在衛生部總體應急計劃的框架下準備參與應對疫情。
>6/8:無國界醫生在曼吉納設立隔離病房,團隊開展預防和控制感染的活動。
>7/8:正在傳播的病毒被證實為扎伊爾株(Zaire strain),但與之前在赤道省(Equator)發現的病毒株不同。
>14/8:無國界醫生在曼吉納開設30張床位的伊波拉治療中心,迅速擴展到68張床位。
>24/8:無國界醫生開始為在曼吉納伊波拉治療中心向符合條件的病人提供治藥物治療。
>2/9:布騰博(Butembo)發現一宗懷疑個案,無國界醫生一支團隊按警報抵達當地。該病例後確診為伊波拉。
>20/9:無國界醫生與衛生部和做在布騰博開設一間28張床位的伊波拉治療中心。
>24/9:無國界醫生派出一支團隊去到伊圖里省的艾伯特湖(Lake Albert)區的丘米亞(Tchomia),護理2名確診病人,並設立治療中心。
>17/10: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疫情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10:在貝尼的魯文佐里山(Rwenzori)發生武裝襲擊,導致12人死亡。伊波拉應對活動暫時停止,在幾天後重啟。
>9/11:病例達到319宗,標誌著該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爆發。
>15/11:無國界醫生在貝尼開設中轉中心,支援伊波拉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