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公共醫療系統正陷於混亂。軍方在2月1日奪取政權,幾天後,醫務人員便離開工作崗位,帶頭發起公民抗命運動,政府僱員紛紛舉行罷工。大多數人仍未重返崗位,而繼續在地下診所工作的罷工員工,則有可能遭到當局攻擊及拘留。自2月1日以來,至少有28名醫護人員遭到殺害;近90人被捕,至今仍然遭到扣留。
緬甸公共醫療系統原已陷入困境,再遇上影響深遠及具破壞性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院旋即不堪重負。
2021年將成過去。無國界醫生在緬甸的團隊正回顧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應對工作,反思工作上值得驕傲及仍有待改進的地方;我們反思逆境、限制和有時未完全盡如人意的解決方案。
火葬場擁擠不堪 貨架空空如也
2019冠狀病毒病的感染人數達到高峰後,醫院經常無法騰出床位。無數人在緬甸各大城鎮裡爭相找尋氧氣供應,以便在家裡使用。
火葬場無法快速處理屍體。骨幹醫療隊伍為了應付疫情需要,不得不取消常規的諮詢、手術和疫苗接種。市面出現恐慌性購買,藥店貨架空空如也。
34歲的護理員納廷(Naung Ting)在克欽邦密支那治療中心工作。他告訴我們,他的岳父患上2019冠狀病毒病,但是伊洛瓦底區達努普尤(Danuphyu, Ayeyarwaddy region)的地區醫院沒有接收他住院,甚至兩小時路程以外的仰光也沒有醫院接收他。
那時候,我在美國做醫生的親戚成立了一個通訊群組,為他進行遠程治療。如此一來,我們必須自行買藥和安排氧氣及氣瓶。即使親戚沒有替人注射藥物的經驗,但都不得不這樣做。而且這些藥物都非常昂貴。
- 34歲的護理員納廷(Naung Ting)
血栓在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很常見,因此推高了一種治療血栓藥物的價格,每片要40,000緬元(折合約22美元)。他每天需要服用兩片。納廷的家人只能找到一個氧氣瓶,他們每隔一天便要往返仰光來補充氧氣。最終,他的岳父由於氧氣不足而病故。
按照緬甸衛生部統計,截至2021年底,緬甸錄得近2萬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人數在東南亞地區排行第四。然而數字只計算在醫院死亡的人,因此具有誤導成份。無數人好像納廷的岳父一樣,由於醫療設施爆滿而在家中離世。我們知道我們的社區和團隊的家庭都有人患病逝世,但他們都未被列入官方數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的死亡人數,但按照以往我們應對流行病的經驗,真實死亡人數無疑要比所知高得多。
同樣,軍政府無力擴大檢測規模,亦得不到人民信任,檢測呈陽性的比率徘徊在35-40%,因為只有症狀最嚴重的病人才會接受抽檢。
無國界醫生如何應對?
我們獲准開設三間獨立的2019冠狀病毒病治療中心,並且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和克欽邦密支那及帕敢鎮接收中度至重度症狀的患者。
人力資源部門全力以赴,在幾周內招募150多名工作人員。物流團隊採購各種設備,包括拯救生命所需的氧氣濃縮器,並找到和重新裝修適合的場所來收留患者。我們的醫護人員培訓醫生、護士和助理團隊,以便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
要迅速完成工作,便要做大量工作,特別是我們的團隊成員和家人都患上了2019冠狀病毒病。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有些人病情嚴重,雖然沒有團隊成員因病逝世,但我們有許多家人卻因此離世。但是為了救助急需醫治的病人,我們團結一致,互相照顧,加班工作,維持中心的營運。
我們無法拯救一些情況非常危急的入院病人,但有些人康復進度顯著。一位感染愛滋病毒的婦女在到達我們的醫療設施時幾乎無法呼吸。但五天後便不再需要吸氧,可以出院,騰出空間予另一位病人。
其他病人的康復進度緩慢而穩定。有位64歲的婦女在密支那診所裡住46天,肺活量慢慢改善,直到氧氣水平得到充份恢復後便可回家。
一旦沒有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應對工作規模本來可以更大,而且應該更大。就在緬甸西部邊境初初出現病例之際,無國界醫生便嘗試探討如何在嚴重缺乏醫生的欽邦進行應對工作,但內比都當局以安全問題為由,阻止我們出行。因此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工作,就是把關鍵的醫療物資運送到資源不足的地區。
我們獲准在三個地方進行獨立的抗疫工作,但並非所有地方衛生部門都同心協力。
我們已於8月11日開始支持撣邦(Shan state)北部首府臘戍(Lashio)一所設施,但臘戍醫療系統卻有一名人士在8月15日命令我們關閉設施。我們接收了第一批病人,但幾天後,我們卻被迫把六名接受治療的病人轉到軍政府的治療中心,然而他們更願意接受無國界醫生的護理。
應對是否及時?
我們早在8月初啟動並營運第一間治療中心,那時疫情已經在全國造成破壞。如果我們準備得更充分,反應更迅速,我們能否更早地做出反應,拯救更多生命?答案令人不安:「是」。
Delta變種病毒在之前幾個月席捲印度和孟加拉,這兩個國家和緬甸共享一條漏洞百出的邊界,長度足足達2,000公里。Delta變種病毒難免會傳入緬甸。我們本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準備和裝備自己,並從無國界醫生在印度的種種挑戰中吸取經驗,因為氧氣供應是印度面對的其中一項重大問題,情況和緬甸一樣。當然這種說法也可以算是後知後覺、事後孔明。
第三波浪潮襲來時,緬甸軍政府已掌權6個月。我們的團隊已經竭盡所能工作,以維持現有行動,填補公共醫療系統因陷入困境而造成的空白,特別是接收來自國家愛滋病計劃的數千名愛滋病毒患者。
要在應對疫情之餘保持現有病人所得的護理質素,我們實在感到無能為力。但作為緊急醫療和人道主義組織,我們最初遇上的一種善意的猶豫,在混亂發生之際卻變成了一種難以堅持的立場。
就在7月中旬展開應對工作時,我們便已經落在後頭。
我們不一定總是成功
有人認為,只要我們可以能讓人們吸氧,便能拯救生命,但是吸氧並非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的實際方法。患上嚴重症狀而住院的病人往往有潛在疾病,吸氧會加劇症狀,令治療更加困難。
我們需要胰島素和基本心血管藥物等基礎藥物,然而我們的倉庫裡都沒有這些藥物,加上內部程序複雜,而且難以獲得進口許可,於是我們無法將藥物運入緬甸。為了應對疫情,我們準備了應急準備套裝,但是所需物品卻未如預期備妥,例如治療血栓的藥物,加上物資很快用盡。我們曾嘗試在緬甸購買,但是第三波疫潮已經席捲全國,重要藥品需求龐大,供應不足。
承諾和準備
雖然內外的限制和挑戰造成一些困難,但我們的2019冠狀病毒病設施現在已經遠遠比戰地診所多;這些醫院表現優秀,已經拯救了許多生命,未來亦將會拯救更多病人。
緬甸只有約1300萬人完全接種疫苗,大概佔總人口四分之一。如果另一波感染蔓延開去,公共醫療系統或會再次不堪重負。
有見及此,我們正在維護2019冠狀病毒病的基礎設施,有醫務人員隨時待命,以防再次爆發疫情。
雖然基本藥物供應有所改善,但藥物進口仍存在問題。與軍政府上台之前相比,緬甸目前實行的審查較多,導致運輸延誤。無國界醫生在當地或地區採購藥品的內部程序和政策均未能妥善適應全球供應危機,往往阻礙緊急採購。
我們已經從第一輪挑戰裡吸取大量教訓。我們仍然致力準備應對即將到來或始料不及的新挑戰。我們對緬甸人民的承諾是堅定不移的。
無國界醫生駐緬甸團隊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