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的奇通圭扎近日爆發霍亂,無國界醫生正在當地提供治療。首宗個案於九月初呈報。初期每日有八至十名新症病人,截至九月十六日,每日新症數目低於五宗。
奇通圭扎是一個人口達一百一十萬人的新市鎮,建於八零年代,當時是為安置未能在哈拉雷找到地方的居民而建,但一直沒有足夠資金去維持公共服務。自去年年底開始,市內大部分居民已多次沒有飲用水供應,除了令居民沒有潔淨飲用水,亦導致排污渠淤塞並爆裂。津巴布韋的基礎建設於過去五年裡一直處於倒退,奇通圭扎可說是例子之一。
過去三個月裡,一些城郊地區的食水供應中斷,迫使居民挖掘水井,但那些水井都未有保護,確保水源清潔。同時居民亦沒有水沖廁所,但因該市法例規定不准興建坑廁等代替廁所的設施,所以居民唯有在田野裡就地解決。這些不潔水井和排污渠爆裂,可說是提供了理想的環境給霍亂傳播。
霍亂是經污染的水傳播的疾病,在衛生惡劣的環境尤其肆虐,每年的十一月至翌年三月的雨季期間,常見於津巴布韋的郊區,但在市區和乾旱季節裡則非常少見。因此,即將來臨的雨季只會令現時情況更差,雨水將會把污物沖進那些未有保護的水井。
首宗霍亂個案是於今年九月初在奇通圭扎醫院(無國界醫生通常轉介愛滋病患者到該醫院接受三級醫療護理)呈報。衛生部宣佈在奇通圭扎已有九宗因霍亂而死亡的個案。大部分病人來自市內同一條街,該街道約有一百間房屋,每間屋住有三個或以上的家庭。這意味有二至五千人有感染的危險。
有鑑於此,衛生部聯同無國界醫生設立霍亂治療中心,一間設在奇通圭扎中央醫院,另一間則靠近受影響的社區,以便可採取更分散式措施。兩間中心皆分別每日平均有八至十宗新症,現時已降至每日少於五宗。同時,提供潔淨水的措施亦已開展。
現時每日平均有二百人接受霍亂測試,由於當地愛滋病感染率偏高,以及普遍衛生環境差,導致很多人都有腹瀉並前來求醫,要確定病人是否患上霍亂變得困難。無國界醫生與市衛生當局正交換技術經驗,以確保為病人提供正確診斷。
無國界醫生亦參與其他工作,以應付是次緊急情況,包括派出外展工作隊以提高受影響社區對預防霍亂的意識、控制疫情及減低感染數字、確保有適合飲用水供應,和呼籲各方關注社區的長遠需要。
這些都是大規模的工作,故無國界醫生亦游說其他組織參與,其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現時便負責安排水車提供飲用水,其他非政府組織則負責派發非糧食救援物資,這讓無國界醫生可以集中醫療方面的工作,與當局的環境衛生隊透過出席病者喪禮和追蹤與病者有聯繫的人,以找出病人。這是為免有病人不知道或無法前往霍亂治療中心,而最終在家中病逝。無國界醫生的消毒隊亦到病人的家中,進行清毒,包括把其煮食器具一併消毒,以減低病人傳播予家人或其他住戶成員的機會。
自是次霍亂爆發以來,兩間霍亂治療中心已治療了市內超過九十宗懷疑個案。 治療因應病人的嚴重程度而定,一般會採用口服補充體液用鹽和林格氏液(Ringer Lactate),這些都能救回大部分病人的性命。
在雨季來臨和問題變得嚴重之前,必須盡快找出方法,令居民有足夠的潔淨飲用水和解決市內的排污問題。有關當局必須把握現在至十一月這段時間,找出中、長期的解決方案。無國界醫生會致力援助社區內有需要的一群,並會與各方一起找出解決方法,以免將來出現更大的公共醫療危機,並幫助這些郊區的居民重過有尊嚴的生活。
無國界醫生自二零零零年開始在津巴布韋工作,以回應當地的營養需要。其後,無國界醫生亦分別於埃普沃思和圭鲁、布拉瓦約、朝洛朝、布黑拉和貝特橋開設項目,以應付當地的愛滋病情況。這些項目於津巴布韋醫療架構之內進行,為當地超過四萬名愛滋病感染者提供醫療護理,其中超過二萬二千人正接受抗愛滋病毒治療。無國界醫生的醫療隊亦提供結核病和營養不良的治療,並應付緊急醫療需要,如零六年和今年的霍亂、零七年的腹瀉爆發。最近一次無國界醫生有參與援助的霍亂爆發,是今年春天在哈拉雷東北面的馬紹納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