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疫情自2015年12月以來在安哥拉肆虐,令人擔心會否蔓延至其他非洲國家或亞洲地區。疫苗的供應有限更是一項重大挑戰。無國界醫生流行病學專家范赫爾普(Michel Van Herp)講述最新進展。
黃熱病有何特徵?
黃熱病由病毒引起,被視為出血熱的一種。病毒由伊蚊傳播。在短暫的潛伏期後,受感染人士可能會出現和感冒、瘧疾等大部分病毒一樣的輕微症狀,甚至完全沒有症狀,沒有任何事發生,約80%個案都屬於這一類。但有些人可能會進入第二期,肝臟受到影響,也因此稱之為「黃熱病」。在這段時期,一旦其他器官亦受到感染,便可能出現出血現象,死亡率可以高達25%至30%。
從醫學角度看,有甚麼方法可以對抗黃熱病?
黃熱病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全球多個地區肆虐,通過研究已發展出一種十分有效的疫苗。有系統的疫苗接種計劃的進行顯著減少了疫情爆發。但在20世紀末,某些非洲國家不再把為人們有系統地接種疫苗視為優先工作,導致新疫情爆發,例如2000年在幾內亞的疫情。由於市面上疫苗出現短缺,一個國際統籌小組成立,負責管理每年600萬劑疫苗,作為策略性庫存,以應對疫情爆發。不過,黃熱病目前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治療只是醫治病人的症狀,透過控制症狀來幫助病人戰勝病魔。在第二階段,當病毒消失,病人不再具傳染性,最重要的便是防止肝臟壞死。
今年年初在安哥拉爆發的疫情有甚麼不尋常之處?
近年,過往幾次疫情都是在樹林地區或水源附近爆發。但在安哥拉,疫情是在首都盧安達(Luanda)出現,當地已數十年沒有爆發過黃熱病,也沒有傳播病毒的蚊子。疾病可能是由在樹林裡染病的人,或者帶著帶有病毒的蚊卵的人傳開。一開始時只有少數人和蚊子受到感染,但疫情後來蔓延至一個很熱門的市集,全市不同地區的人都會來這個市集,因而把疾病傳開。當發現這個情況,並開始進行應對工作之前,受感染人數已上升,受感染的蚊子也跟著增加。然後疫情蔓延至其他省份,並透過旅遊人士傳到中國、肯尼亞和之後的剛果民主共和國。
這次疫情,在安哥拉以外地區出現爆發的風險有多大?
這是難以預料的。這涉及很多因素:旅遊人士是否在疾病的傳染期?那裡有否蚊子?例如在北京,受感染的旅遊人士是在冬季到達,因此沒有蚊子。第三個因素是:叮咬人類的蚊子本身必須已感染了病毒,但這並不一定發生。最後,透過受感染蚊子的卵傳播的情況亦不一定發生。
在爆發疫情之前,疾病會慢慢發展,尤其因為這是一種懶惰的蚊子,它們不會到處亂飛,因此主要是人們在國內的遷移促成疾病傳播。在這段個案逐步增加的期間,必須採取行動,就像我們目前在剛果正在做的一樣,結合針對性疫苗接種計劃和病媒控制工作,也就是杜絕蚊患和牠們的幼蟲。一旦確認個案,我們便要找出病人所在的地區,進行疫苗接種,派出隊伍在方圓150公里以內的範圍落實病媒控制措施。
在其他非洲國家或亞洲等從未受過黃熱病影響、但有伊蚊存在的地方,有機會爆發大規模疫情嗎?
無論如何,都要考慮到這個風險。作為預防措施,我們必須考慮到最差的情況,以便找出抗疫的不足或障礙,特別是疫苗生產方面。
黃熱病疫苗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大規模生產,而且生產過程困難複雜。目前,600萬劑疫苗存貨已在安哥拉用完,但我們已透過捐贈,或把本來打算用在更廣泛疫苗接種項目中的黃熱病疫苗抽出來先用,找到市面上倘存的疫苗來填補庫存。另一個途徑是研究使用分散劑量:有針對其中一種疫苗的研究顯示,即使把疫苗分為5劑使用,因疫苗極為有效,故免疫力仍然存在。但目前未有就此作進一步研究,例如評估免疫力可以維持多長的時間。
疾病的爆炸性蔓延,只會因為人們的忽略而出現。只要當有個案出現後,持續保持警惕、監察和回應的工作,這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