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爾(Bor)的日子,身高的確為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挑戰 。
甫下機抵達首都朱巴 (Juba) ,南蘇丹入境櫃台人員根本不相信我的年紀,以為我只是個15歲的女生。這也很難怪吧,據說,南蘇丹其中一個部族丁卡族(Dinka),不論男女,族人平均身高約1.8米。而我?相對於他們,個子小得根本沒人相信我是成年人,入境處人員死都不讓我過關。最後足足花了兩個小時,他們才證明到我的護照不是偽造的,我才能順利入境。
博爾位於南蘇丹首都朱巴的東北面。2013年南蘇丹爆發武裝衝突,博爾是其中一個陷於戰鬥的城鎮。衝突一度令當地唯一一間由衛生部門運作的轉介醫院人去樓空。我所參與的項目正正就是要向這間醫院提供技術支援,並協助訓練當地醫護人員,讓他們日後可自食其力,有能力撐起一間可向病人提供適切醫療護理的醫院。
我作為外科醫生,職責自然就是做手術。通常,手術枱的高度會因應主診外科醫生的身高而調節。那時有一位本地醫生叫Haroun,他很好學,每次手術他都在場觀察我為病人做手術的情況,從中學習。來自丁卡族的他,身高兩米。僅是兩星期,他嚴重肩頸痛。這裡的人很少投訴的,但我竟然聽到他咕嚕說頸痛。
這個問題不得不解決。負責後勤的隊友斯科特(Scott)於是到處為我張羅可讓我站高一點的平台,可是那裡並沒有現成的金屬平台,平台又因為要符合感染控制的原故,不能用木造。頭痛一番以後,最終他為我找來了一個用來煮「大鑊飯」的大湯煲充當平台,問題才得以解決。這個後來被稱為「pot stool」(直譯︰煲櫈)的大湯煲,就這樣伴我完成三個月的救援任務。
陳詩瓏醫生(左)指,她即使站在大湯煲上其實也不及當地人高。 相片來源︰陳詩瓏醫生
就地取材,解決的不止是身高問題,這也正正是當地醫護人員必須學習的課題。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運送先進的儀器和用品到當地,最大問題是,一旦救援組織離開,有關物資的供應便可能中斷。故此,最理想、真正具備可延續性的方法,是令當地醫護人員能靠自己,在資源緊絀的環境下仍能有效地進行各項工作。例如,我們做手術時需要達人體温度的生理鹽水來沖洗腹腔,但因缺乏電力,沒有保溫箱,最快的方法便靠博爾平均高達攝氏35至38度的戶外温度。我們於是把生理鹽水放在烈日當空之下數小時,讓它貼近人體温度後使用。我們又試過搶救病人時,需要加快輸液速度,但沒有儀器泵鹽水予病人,便借助當地丁卡族人身高的先天優勢,著他們用手舉起鹽水並充當「人肉泵」,擠壓鹽水包,一樣可達到儀器做到的效果。
當地醫護人員憑藉身高優勢,可用手舉高鹽水包再施加壓力,充當「人肉泵」。 相片來源︰陳詩瓏醫生
在這個近乎事事都要就地取材的環境裡,絕對需要腦筋急轉彎。最深刻是我們要為病人製作造口袋,收集排泄物。思前想後,來自菲律賓的病房護士羅德爾(Rodel)想到把咖啡粉樽的樽蓋清洗乾淨後,加上手術手套製成造口袋, 箍在病人身上,然後只要每天更換手術手套便可。這比起我們開初用膠紙把「造口袋」貼在病人造口之上,更能防止滲漏。
陳詩瓏醫生與其他醫護人員以咖啡粉樽蓋與手術用手套製作成造口袋,箍在病人身上。 相片來源︰陳詩瓏醫生
但之後更大的問題來了。我們接收了一個僅四日大的嬰兒,造口僅一個五元銀幣般小,咖啡樽蓋對他來說實在太大了。最終我們想到用已清潔乾淨的漿糊筆蓋連接避孕套和手術手套,製成「嬰兒專用造口袋 」。別看輕這些小智慧,以後當地醫護人員即使沒有醫療造口袋供應,起碼懂得可自製造口袋去應付緊急需要。這讓我們達致項目的目標邁前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