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救援故事

一所手術室之誕生

陳健華(Akin)
2017年3月24日6 Read Time
Photo 20 2 2017, 7 04 18 PM 2000
Photo 23 2 2017, 2 24 38 AM 1280
Photo 23 2 2017, 2 20 23 AM 1280
Photo 13 2 2017, 2 05 02 PM 2000
Photo 13 2 2017, 3 39 00 PM 2000
最近南蘇丹的內戰不斷升溫,我們位於博爾(Bor)的團隊收到位於舊凡加克( Old Fangak) 另一無國界醫生項目的求助。
 
Old Fangak 無國界醫生醫院位於南蘇丹北部,尼羅河支流畔,屬部落衝突的高危地區,從戰鬥前線前來醫院,只能倚靠快艇。最近兩星期,區內的戰鬥頻繁,它們不斷接收大量傷者。可是它們只是一所小型醫院,主要處理內科及傳染病症,缺乏手術設施。考慮到情況的惡化,它們請求我們的手術室團隊幫助,希望能協助成立手術服務,應付當前的需要。
 
我們的三人團隊,包括我(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以及手術室護士,二話不說的答允了。團隊的構思,是將本來用作清洗傷口的治療室,改為手術室。我們出發前,向總部緊急訂進了一些手術室基本儀器及用品,跟我們團隊一起於當天的中午送達。
 
我們乘搭無國界醫生的內陸飛機,大概兩小時後,便抵達了這個位於 Old Fangak 的項目醫院。隨即我們便著手整理這所治療室。手術枱、手術燈、手術儀器、外科手套、紗布、藥物,甚至垃圾桶,我們都要一手一腳包辦。還要管理手術儀器的消毒工序,醫療廢物的處理,手術室的清潔,病人進出的流程。忙了半天,終於把這所手術室「建成」了!雖然只是一所簡陋的手術室,沒有空調,沒有完善的防菌系統,更沒有什麼先進手術儀器,但作為搶救危急傷者之用,大概也綽綽有餘。行醫十多年,完成過數之不盡的大小手術,但完成一所「手術室」,還真是前所未有!我們三人不禁的為此而自豪起來!
 
正當我們欲稍作休息之際,急症室接收了一名十歲的女孩病人。她的腹部劇痛了兩天,有發燒及嘔吐症狀。檢查過後,我確定是急性腹膜炎,需要立即進行緊急手術。幸好「手術室」剛「建成」,我們可以立即為她提供治癒。
 
女孩患上傷寒熱,小腸穿孔,整個腹腔都受到感染。替她修補了小腸的破孔,清洗過腹腔後,手術順利地於一小時內完成了。事前我們還很擔心這手術室的運作呢!團隊們也鬆了一口氣。
 
才剛完成這首宗手術,我們便接到消息,指附近發生了激烈槍戰打鬥,有十多名傷者正循尼羅河經快艇前來。
 
我們不敢怠慢,隨即為此作預備。
 
每逢我們面對突發事件而需處理大量傷者,都會啟動緊急應變措施 (Mass Casualty Plan,大型傷亡事故應變計劃)。各人有不同的工作崗位:保安、人流管制、病人分流、急救、手術,甚至給予傷者親友的心理輔導,各司其職。整個安排十分重要,由於傷者眾多,加上傷者親友的數目,現場可能會極其混亂。
 
傷者到步後,我們會按受傷嚴重程度作分流。有即時生命危險需要作急救及手術治療的,會歸類為紅色;相對穩定而治療可稍為延後的,為黃色;情況輕微而沒有即時生命危險的,為綠色;經已身亡或於瀕死狀態的,為黑色。我們會根據傷者的危急程度,決定治療的先後次序。當然,傷者情況可能隨時變化,故此我們需要不斷重複評估,如有惡化便會更改優先次序,給予治癒。同時,人流管制也是極為重要。通常每個傷者也有好幾名親友陪同。假如所有人同時湧進急症室內,情況即會混亂不堪。故此,事前的訓練及準備乃十分重要的。
 
晚上十一時左右,兩艘快艇相繼到達,總共送來16名中槍傷者。經傷勢評估後,一位屬紅色,九位黃色,六位綠色。屬紅色的傷者,腹部及手腕中槍,並有腹膜炎症狀。我們即時替他安排緊急手術。
 
剖開腹腔,發現他的大腸及小腸皆有多處被子彈打穿,故需要為他進行切除大小腸的手術,並縫上臨時人工造口,即俗稱的「假肛」,用以排便。好不容易的終於完成了這宗近三小時的手術,看一看手錶,經已是凌晨四時了。接下來的,還有另外九位病人。一個接一個的手術,最後終於在翌日晚上八時順利的全部完成了。我,跟我的團隊,都累得只剩下軀殼。
 
雖然在這剛到步的首兩天,是如此的忙得不可開交,但幸好所有病人經過治療後都已漸漸康復,我們三人均感到極其欣慰。
 
現在是時候休息了,天曉得什麼時候再有大批傷者湧過來呢!
 
由衷的希望,戰事盡早結束吧!
 
救援故事

傳奇的仁醫

陳健華(Akin)
2017年3月29日2 Read Time
Photo 19 2 2017, 4 12 27 PM 2000Edit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