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星島日報:知識無國界

【星島日報】伊波拉疫情10周年 仍有病人求藥無門

2024年5月22日6 Read Time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力極高,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需要穿上全套保護裝備及嚴格遵守防感染措施。

10年前,史上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肆虐西非,惟當時並未有特定療法與疫苗以對抗此病毒,加上其傳染力極高,結果造成超過1.1萬人死亡。10年過去,伊波拉病毒的疫苗與治療藥物(僅針對最常見的薩伊病毒株)經已面世,但由於專利及牌照等原因,仍有病人求藥無門,令病毒的陰霾無法消散。​

死亡率達9成 治療藥物未流通​

 

伊波拉病毒的患者可能出現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嘔吐等症狀,甚或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死亡率高達九成。病毒雖於1976年首次被發現,但近半世紀以來卻未有任何療法出現,直至2014年3月,幾內亞當局宣布伊波拉疫情已直捲西非,病毒傳播至多個地區,並首次威脅到較富裕國家,研發相關疫苗與治療藥物的資金因而急增。兩款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組合於2020年正式獲批准使用,而世衞亦於2022年推薦有關療法。​

 

然而,目前美國製藥公司再生元製廠(Regeneron)和里奇巴克生物醫藥公司(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獨家管有這兩種藥物,導致全球幾乎所有的治療,都存放在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生物防禦儲備之中。疫苗與治療藥物尚未普及全球,且非常昂貴,病人能否獲得治療只能仰賴擁有它們的私營公司或政府。事實上,伊波拉疫情持續,自2020年起的5次爆發中,合共只有三分一病人接受到其中一種治療。​

 

無國界醫生認為,單靠私營公司或政府秉持善意,無法解決獲得藥物的問題。雖然世上已有有效的治療和疫苗挽救生命,但前提是要讓有需要的人可充分獲得這些醫療工具。組織呼籲建立應急藥物儲備,並敦促所有伊波拉治療的專利持有者發放牌照,將技術轉交予有能力生產治療藥物的藥廠,從而增加供應。​

在一間無國界醫生支援的診所,醫護人員為當地人接種伊波拉病毒的疫苗。

「五元行動」要求檢測降價​

 

除了藥物及疫苗分配之外,醫學檢測價格亦是應對伊波拉病毒的另一難關。今年3月底,無國界醫生聯合其他組織到診斷設備製造商賽沛(Cepheid)母公司美國丹納赫集團(Danaher)總部外抗議,要求他們將所有出售到中低收入國家的「GeneXpert」醫學檢測價格降至5美元。這個「五元行動」聯盟由全球150個組織組成,包括無國界醫生、健康夥伴組織(Partners in Health)和治療行動組(Treatment Action Group)等。​

 

除了伊波拉病毒外,GeneXpert亦能檢測出結核病、愛滋病、肝炎、性傳播疾病等疾病,而檢測是讓病人接受治療和防止傳染病傳播的第一步,但目前用於診斷伊波拉的檢測定價為20美元,費用比起賽沛和丹納赫的估計每劑成本5美元,高出400%。無國界醫生每年購買價值200多萬美元的GeneXpert檢測試劑,用於約70個國家開展的各醫療項目。​

 

針對賽沛和丹納赫的全球聯署同時展開;無國界醫生呼籲支持者加入聯署,結束這種「以醫學檢測謀利」的行為,把中低收入國家的檢測費用降至5美元,從而讓全球數百萬有需要的人能獲得適當的診治。​

痰液樣本用以進行「GeneXpert」醫學檢測。
在世界結核病日前夕,無國界醫生和其他全球健康行動推手,一同到診斷設備製造商賽沛母公司美國丹納赫集團總部外抗議。

港護士憶抗戰伊波拉:病人無藥是人禍​

 

無國界醫生當年派出逾700名國際救援人員到西非抗疫,包括香港護士趙卓邦。阿邦被派往利比里亞首都的伊波拉治療中心,駐守分流站把懷疑個案送入高風險區接受抽血化驗。回想10年前的世紀疫症,病人求藥未果的一幕仍然歷歷在目,他說:「疫症肆虐可以是天災,病人不得其藥就是人禍。」​

香港護士趙卓邦於2014年到西非抗疫,為了方便識別身份,保護衣上寫有他的名字。

最新報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