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的问题

今天和新加坡来的同事Lee一起吃晚饭,谈到了其它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条件和待遇都比无国界医生的好,我们目前在朱巴的住宿条件在保证安全和卫生的情况下,已经降到最基本的需求,没有热水,没有空调(空调是否使用要等比利时的行动中心批准)。 刚到这边的时候,听到没有热水洗澡真的是有点吃惊(洗了30多年的热水澡,是有点不习惯),不过,也接受了,既然我到这里了,就不会去抱怨,因为已经抱着条件艰苦的心理来了,在首都的条件已经比前线的条件好出很多倍,我们有床睡,有干净的衣服换,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住所的安全措施都很好,吃饭也不成问题,比起那些当地流离失所的难民和在前线辛苦工作的同事,我真的觉得很满足。我觉得只有把资金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比如说救援物资、药物等等,才能真正体现出人道救援的意义。否则吃的最好的,住的最好的,享受当地最好的资源,去救援那些温饱都不能保证的人,看起来就像一个笑话故事。 我们的组织真正把钱用在了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救援人员的补助金不多,住宿的条件也是基本的,食物只要干净卫生就好,出差是不允许打车的,我培训时,在丹麦住的是两人一间的青旅,所有的机票全是经济舱,所有我亲身感受的这些,我觉得无国界医生是把捐助人的钱都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中国有句古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很多同事都可以在国内找到收入多出这里很多的工作,但是他们却选择在这里工作,这说明了很多事情。一位同事,在法国了接受很好的教育,但是她却选择了无国界医生;一位意大利的医生,第一次未被录取,她不断的继续递申请,直到被录取;一位来自美国的医生,为无国界医生的紧急项目,牺牲自己的假期到这里帮助前线的病人;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一直在问,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这些原可以享受美好生活的同事放弃一切,来到陌生的国度,帮助这里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也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会来这里?我想,现在仅仅用“我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答案,已经不能回答我自己了。
温蕴洁,来自中国的后勤人员,2012年远赴南苏丹,首次参与无国界医生的救援工作。
地点
2012
議題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