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天災之後

無疆

2023年7月01日

DP811197 MSF 無疆 July 2023 中文版 Cover

總幹事的話

提起天災,你會聯想到甚麼?可能,你會浮現起一連串龐大的數字,例如死傷人數達數萬人、當局撥出幾百萬美元賑災等等。或者,你也會想起一些遭地震或颱風破壞的城市圖片,但感覺還是不太實在。身在香港這個較少出現嚴重天災的地方,天災對我們而言,確是有些似近亦遠。

 

事實上,龐大數字背後,往往隱藏着很多有血有肉的人,涉及一些真實而迫切的醫療需求,還有很多複雜而長遠的健康問題。天災過後,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醫療需要,從災後即時救援,以至重建醫療設施、長時間心理健康支持等,當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加上各方協調,才能慢慢修復災害帶來的破壞。

 

好像今年2月發生的土耳其敘利亞地震,在災後首三天黃金搶救時期,無國界醫生專注協助醫院處理大量湧入的傷者。之後,我們便要處理很多接踵而來的醫療需要,例如心理健康支援及提供常規醫療援助。目前,我們在土耳其三個省份協助設立三個提供心理社交和生活支援的中心,這些「避風港」歡迎所有人,特別是婦女和小孩。人們可以在這個舒適和安全的空間獲得各項支援,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能在此進行一對一治療。這都是我們災後較長期支援的工作之一。

 

近年,愈來愈嚴重的氣候變化令天災更見頻繁,破壞力更強大。若有地區正受貧窮、衝突等其他因素影響,再遇上「超級天災」,更是不堪一擊。無國界醫生在70多個國家應對緊急醫療和人道危機,多次見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隨着氣候變化逐步影響全球,天災不再是遠在他方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牽涉在內。

 

今年,無國界醫生日的主題是「天災巨響下 傾聽呼救之聲」,希望大家能夠親身體會天災近在眼前的感覺,代入災民的處境,確切了解天災帶來的禍害及災民的需要。我衷心鼓勵大家參與,跟我們一起支持受天災影響的人們。

July23 02

童靜漪

無國界醫生(香港)總幹事

July23 03

專題故事

災後救援 披荊斬棘

一個天災,對整個社區、甚至整個國家都可以造成毀滅性影響。從人命傷亡,以至糧食短缺、水源污染、道路中斷和醫療設施被摧毀等多方面因素,都足以重創受災地區。例如今年2月土敘大地震,根據國際紅十字會數字,地震和餘震在土耳其造成約6,000棟建築倒塌,十幾萬人無家可歸。而天災造成的傷害,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修復。2022年,馬拉維被熱帶風暴安娜(Ana)吹襲後,就出現史上最嚴重的霍亂疫情,至今該國仍然存在霍亂再次爆發的風險,影響深遠。要應對不同的災情,需要適時評估,隨機應變,並與不同伙伴同心協力,方能成事。無國界醫生在70多個國家工作,當中包括應對各項天災,今期《無疆》將與你分享我們的工作,以及當中的見證和體會。

July23 04

專題故事

漫長水災傳百病

乍得衞生當局表示,自2022年起,該國便出現一些與氣候危機有關的極端天氣情況,造成嚴重乾旱和降雨不穩,受災人數逾100萬。圖為25 歲的薩娜 (Soria Sana)和她 1 歲的女兒艾哈邁德 (Ahmad),她在其暫住的流離失所者營地附近的沙里河(Chari River)清洗她用來做飯的鍋。水災摧毀了她的家,她只能在這條河取水做飯和洗衣,有感染經水傳播疾病的風險。

July23 05
July23 06

雖然,水災很少突然掩至,但水退需時,災民長期被洪水圍困,生活環境極度惡劣,從而𧗠生出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2021年,南蘇丹北部本提烏(Bentiu)廣泛地區爆發嚴重水災,持續近八個月時間仍未水退,面對傳染病、糧食供應不穩及營養不良等危機。

 

一般來說,水源污染是災後其中一個主要問題。2023年5月,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南基伍省的卡萊赫(Kalehe)地區遇上毀滅性洪水和山泥傾瀉,惡劣環境就釀成高風險疾病溫床,例如皮膚感染和腹瀉。要應對此類問題,我們的水利衞生團隊會清理和修復供水設施,以解決主要醫療問題的根源。我們會用水車、安裝水箱、水泵和過濾系統,甚至是設立污水處理廠、興建廁所等方式為災民改善水質,並提供潔淨飲用水。另外我們會在未被影響的醫療設施或流動診所為災民診症。很多時候,病人都有跟不潔水源息息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蟲媒傳播疾病,特別是瘧疾、水樣腹瀉和皮膚感染等。我們為他們提供治療、把有需要病人轉介至醫院接受專科護理。

 

為防範於未然,無國界醫生也會為高危人士如兒童接種常見疾病疫苗,並派發清潔套裝、煮食用具,包括氯片(供淨化水之用)等預防疾病套裝,還有蚊帳等來防止瘧疾、疥瘡、痢疾和傷寒等其他疾病感染。健康教育活動會同步進行,教導人們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淨化。

July23 07
July23 08
July23 09

專題故事

風災下 散落的醫療需要

風暴過後,53歲的蒂亞馬羅(Justin Tiamaro)帶着生病的兒子步行了8公里到馬達加斯加一村莊內的健康中心求醫。組織在當地開設流動診所 。

馬達加斯加是其中一個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生極端天氣事件。2022年初,該國東南地區連續遭受兩次風暴來襲,分別是2月5日的氣旋巴茲萊(Batsirai)和2月22日的氣旋埃姆納提(Emnati),造成廣泛破壞並摧毀了許多醫療設施。蒂亞馬羅就是其中一名受影響居民。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隊一直努力到偏遠農村地區救災,但這並不容易,因為風災會帶來暴雨和強風,造成道路、建築物和電纜等基礎設施損毀,另外洪水、山泥傾瀉等災害或會隨風暴而來,進一步破壞基建包括醫療設施。我們需要克服很多挑戰,才能夠為偏遠地區的人們提供援助。

 

2016年,海地受颶風馬修(Hurricane Matthew)吹襲,位於熱雷米(Jérémie)附近山區內的洛皮諾(Lopino)村,是眾多受馬修嚴重影響的其中一個被隔絕社區。在當地工作的無國界醫生佩里奧醫生(Dr Danielle Perriault)表示:「這條村位於山中,只能以直升機前往……道路被塌下來的大樹和瓦礫阻礙,我們留在村落的時間往往很有限,雨季頻密的風暴限制了直升機的航班。即使驅車駛進村落,在被破壞的路面行車,去程便需要超過兩小時,也減少了我們治理病人的時間。所以我們都盡力以最快速度工作。」

 

除出動直昇機,我們會採用很多不同方式往偏遠地區救援,例如2013年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我們在吉萬(Guiuan)南部5個受災島嶼以船上流動診所的方式,向災民提供醫療及人道援助。團隊每天可以治療多達200名病人,在島上進行小型手術,以及將複雜個案轉介至位於吉萬的無國界醫生醫院。

July23 10
July23 11

「只要有半個屋頂,我們便設立診所,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診症。」


— 蓋澤勒醫生(Mads Geisler)
來自丹麥,海燕吹襲後一個月抵達菲律賓

July23 12

專題故事

把握震後黃金搶救期

爾維什( Khaled Mostafa Darwish) 來自敘利亞哈馬省,地震發生時,他和妻子及十個孩子住在土耳其南部安塔基亞 (Antakya)。「我是第一個[從瓦礫下]出來的人。好心人向我們伸出援手……當我的兒子[從瓦礫中]被拉出來時,一名敘利亞醫生告訴我們他死了,一名護士則說他還活著。我們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我赤腳走了兩天,甚至沒有留意自己有否穿鞋……」

短短數十秒地震,帶來的影響可以很深遠。地震後的醫療需求視乎地震震級、建築物結構、 還有因地震引起的⼆次效應,如海嘯或⼭泥傾瀉等因素。較常⾒的即時醫療需求包括因建築物倒塌或地震⼆次效應引致的即時創傷,還有較長遠的,例如沒有妥善處理傷⼝受感染、因醫療服務受阻增加孕婦或初⽣嬰兒的死亡⾵險等。 地震亦有機會直接破壞醫療設施或物資供應鏈、中斷當地交通運輸,令醫療服務運作受影響,使⼈們難以獲得醫療護理。我們需要不斷評估形勢發展,才可以突破障礙,落實各項人道救援工作。

July23 13
July23 14

地震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是「擠壓綜合症」(crush syndrome), 由於曾被困瓦礫下,傷者的肢體受壓內傷,受損的肌肉會釋出大量毒素進入血液,引致腎衰竭。若沒有及時治療,「擠壓綜合症」可以致命。於2008年中國的汶川地震,我們已捐出洗腎儀器等所需設備,以便醫治患上此症的傷者。另外,我們也派出三名腎科專家,加強這方面的治療工作。2009年,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岸的巴東(Padang)市發生地震,無國界醫生從布魯塞爾、巴黎及巴拿馬派出緊急救災隊伍前往災區協助救災,當中也有三名來自比利時根特大學「腎臟災難救助工作小組」的腎科專家。他們帶同洗腎儀器前往,以便處理「擠壓綜合症」的病人。

July23 15

專題故事

應對災後心理健康

一場天災,除帶來人命傷亡,亦為倖存者的心靈帶來難以磨滅的傷口 。這些心理影響有時也會損害身體健康,例如肌肉疼痛和飲食失調。 無國界醫生在不同的天災現場工作,向人們提供心理社交支援,幫助他們處理其經歷的沉重創傷,讓他們慢慢重新站起來。

 

通常,在天災當中,人們的感受與情緒可能會比面對其他長期事件高漲。我們會嘗試讓病人識別自己的感受、重組情緒,並重新梳理自己的內在,盡量避免這些心理影響演變成長期病。

July23 16

今年2月土敘大地震後,無國界醫生協助當地組織為災民提供心理社交支援,截至5月31日,已有10,133人受惠。有人每晚都發噩夢,並出現健忘和食慾不振的情況。當地組織İmece İnisiyatifi的心理學家科伊塔克(Adiyaman Nazlı Sinem Koytak)表示:「其中一個村落的參加者說他們的房屋『已變成怪獸』。以前人們會留家避難,但現在居所已變成令人心生恐懼的葬身之地。」

July23 17
July23 18

除直接的心理輔導,無國界醫生也為醫療人員及社群領袖等人士提供訓練,教導他們辨別較嚴重精神健康問題和輔導技巧等,讓他們幫助病人和同事,同時學會自救。2016年4月,厄瓜多爾東北部地區地震後,無國界醫生在該國北方馬納維省(Manabi province)訓練醫護人員、心理學家、大學教授和講師、社工與社群領袖,並支援地震受害者,隊伍為超過1,280人提供心理健康護理與訓練。

 

心理創傷非一時三刻可解,我們也因應情況提供較長期支援。2014年,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許多兒童也是受害者,在塔克洛班(Tacloban)地區,有一所學校失去了 59 名學生。我們為學童、母親和其他在風災發生三個月後仍然為情緒所困的人提供專門心理健康支援。2022年,颱風雷伊亦吹襲菲律賓,我們在災區展開心理健康支援工作,兩個月後評估發現需求仍然龐大,於是擴展行動。

有關無國界醫生日

天災為人們帶來莫大挑戰,無國界醫生的前線救援人員盡力以最短時間深入受影響地區,為最有需要人士提供醫療援助。即使你未能親身參與救災,也可以為這些脆弱的群體帶來醫療援助。我們誠邀你嚮應「7.7無國界醫生日」,聆聽傷困需要,並捐出一日人工,與前線救援人員一同回應災民求助的聲音。

相關出版

瀏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