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前線新聞

來自加沙地帶的前線救援分享

2014年7月24日6 Read Time
沃茨尼克(Sarah Woznick)是一名深切治療部專科護士。低沉的聲線、烏黑的頭髮、褐色的瞳孔,她在病房間快步穿梭,非常忙碌,或讓自己一直忙著。她半年前從科羅拉多州丹佛來到加沙。本來是她的救援任務的最後一天,但「護刃」行動把她留住了,她決定在這個特別艱難的時刻留下支援隊伍,讓無國界醫生能夠在加沙維持開展最多的醫療工作。
 
我能夠到加沙首次參與無國界醫生的救援任務,讓我感到很興奮。不單是因為我的專業和項目相符,而且這是見證當地實況的機會。再者,當我到達後,最先遇到的就是一群非常友善、親切的人。加沙的矛盾令人難忘,你無法在這裡獲得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但同時卻有著其他你不會預期的事物,例如沙灘旁的豪華酒店。
 
納賽爾醫院(Nasser hospital)的深切治療部是我工作的地方,我發現這裡連非常基本的物資,例如手套這類用完即棄的東西也缺乏。我從未想像過這些東西在我的國家是需要配給,甚或不用,真讓我大開眼界。和我一起工作的巴勒斯坦護士長不斷說「別忘了我們是在加沙,我們經常要面對物資短缺」,然而,加沙並不是未發展地區!
 
由於遭到封鎖,和我們一同工作的人員,全都未能離開加沙接受培訓,以增進他們的知識,所以我們嘗試為他們提供培訓。我們在納賽爾的同事在很富挑戰的環境工作,當中很多已數月未收到工資,或間中收到部分工資,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他們知道如果不上班,就可能被立即取代,拿部分工資總比沒有工作好;還有,他們大都竭盡所能照顧病人。
 
我想起有一次深切治療部內一些員工爭論著,他們過來找我,說「你知道嗎?我們在這裡承受很大壓力」。其實,當我們獲一位醫生邀請到他的農田時,我才發覺自己的壓力。我深呼吸一口,但仍有一段時間未能釋懷。加沙是個非常城市化、人口稠密的地方,除非你離開這裡一段時間,否則你不會察覺在如此封閉的環境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但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機會。
 
我原定離開加沙的那天,就是「護刃」軍事行動開展的翌日。行動第一天,我們身處的地區有很多空襲。當你知道有顆炸彈落在附近時,那種感覺很奇怪。你知道無國界醫生不是目標,所以你會安全,但你的身體不知道,仍釋放很多腎上腺素,使你心跳加速、高度警覺。現在我稍為習慣了,但有時轟炸聲仍然會嚇我一跳。我想行雷對我來說己經不再是一回事了!我們所有人主要都是想到巴勒斯坦的同事,我們都擔心他們。無國界醫生的建築物很安全,但他們的家未必是。
 
自戰事開始,我的角色就是協助管理手術後護理診所,以及預備藥房的緊急物資來捐贈給各醫院。我們的診所差不多每天都能夠提供服務,並有一支基本醫護隊伍,成員包括一位物理治療師、一位護士和一位住院主任,他們都住在診所附近。我們替他們安排交通,由無國界醫生的車輛接送他們往返家中和診所,所以他們不用走路。我的工作主要是監督這些工作,但在轟炸太猛烈、診所需要關閉的日子,有些病人依然會來到我們的辦公室,所以我會親自替他們更換敷料。替幼童包敷料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們不明白你在做什麼,他們會一直看著你,想知道你會對他們做甚麼。我們自戰事展開以來接到的新傷個案中,約40%是5歲或以下的兒童。我記得有一名整個背部都被熱水灼傷的5歲女童。我們經常見到灼傷個案,但她是在逃避炮轟時被熱水灼傷的。我記得她父母在她哭的時候安撫著她,也記得她臉上驚恐的表情。我想知道她現在的情況如何,因為很遺憾的,這家庭沒回來診所覆診。
 
我想起另一個10到11歲的女孩。她遇到家居意外,被熱茶濺到手臂。她自己前來診所,我們的項目統籌尼古拉斯問她:「你獨自走到街上不害怕嗎?」她答道:「你知道的,我們都會有死的一天。」我想,這個女孩的思想比她的年齡成熟得多。我們其中一個巴勒斯坦同事告訴我,他的孩子一聽到轟炸聲便躲到桌子下;另一個則說「我的孩子都會抓住我,以為我能保護他們,但事實上我不能」。為人父母卻不能保護兒女,必定非常難受。
 
回到家裡我定會分享在加沙的經歷,特別因為我來自美國,不是每個人都明白這場衝突有多複雜,大部分人都沒有太多這方面的資訊。離開這裡會讓我很難過,而我也會天天想起這裡的人。即使當地的危機解除,我仍會想起這班生活在被各方圍困地方的朋友。我祝福他們能夠不再被城牆所圍困,得到自由和選擇。
 
前線新聞

在加沙什法醫院的一夜

2014年7月24日2 Read Time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