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貿易協定期限將至 各談判國須修訂這份有史以來對獲取藥物帶來最大傷害的貿易協議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貿易協定》(下稱《協定》)的閉門討論在本周於新加坡重開,無國界醫生呼籲各談判國,對那些可以使國際間已有共識的保障公眾健康措施瓦解、和限制發展中國家獲取藥物的規定,作出反對。

《協定》的討論目前包括11個亞太區國家,全部秘密進行,但有外洩的資料顯示,《協定》將包括一些非常進取的保護知識產權措施,這些措施從未見於與發展中國家簽署的貿易協議之內。美國的建議將令國際間已有共識的保障公眾健康措施倒退,帶來更深遠的壟斷保護,導致藥物價格維持高企,令亞太區數以百萬計的人士無法負擔。

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卡雲勒卡亞醫生(Dr. Unni KARUNAKARA)說:「太多人已因所需的藥物太昂貴或根本不存在,而不必要地死去。面對《協定》勢將對發展中國家獲取藥物勢帶來進一步威脅,我們無法坐視不理。我們尤其擔心像泰國等國家,無國界醫生早在超過10年前,已在當地治療愛滋病感染者,其後將項目移交至當地部門,相信他們能夠繼續提供這些賴以續命的治療。現時泰國正處於參與這宗危險交易的臨界點,一旦參與這宗交易,將會削弱該國繼續向人民提供賴以續命的治療的能力,更遑論擴大治療項目的規模。」

此外,美國的談判員已表明《協定》將是美國在全球簽定貿易協議的範本,成為極具殺傷力的先例。雖然目前的建議書遭受廣泛反對,反對者包括其他談判國在內,但美國無法提供其他方案,但時間一步一步逼近,各國或會被迫接受美國原定的要求,以趕及早前公布、今年10月便結束討論的期限。

建議中的保護知識產權措施,將為製藥業提供一套廣泛的法定機制,以延長藥物的壟斷保護,和延遲價格可負擔的仿製藥的出現。這些要求意味美國政府不再履行自己於2007年獲得兩黨支持的貿易政策,該政策曾承諾縮減在與發展中國家簽署的貿易協議中,部分最嚴厲的保護知識產權措施。

其中一項《協定》條款,要求各國向現有藥物的一些改動授予全新的20年專利,包括新的形式、用途和方法,即使這些改動無助改善對病人的療效。另一項條款,則會令針對不應符合資格或無效的專利作出挑戰的過程,變得更昂貴和繁複。此外,有條款容許藥物加長專利年期,作為行政過程的補償。這些條款將令昂貴藥物的年期加長,犧牲的是那些需要等待更長時間以獲得價格可負擔的仿製藥物的病人。

與此同時,建議中有關投資的條款,將容許製藥公司,就政府制定任何會減少它們預計利潤的規則,透過私人法庭控告政府,以規避該國的司法程序。美國製藥公司禮來(Eli Lilly)現正使用《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中的類似條款,就加拿大政府廢止了該公司其中一項專利,令該公司的預計利潤因專利被推翻而受損,要求政府賠償1億加元。

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運動駐美國經理聖胡安(Judit Rius SANJUAN)說:「美國政府聲稱會平衡公眾健康和貿易利益,卻沒有修改那些會阻礙病人獲得可負擔仿製藥的有害條款。各個參與討論《協定》的國家必須阻止這些條款納入到最終協議當中。美國和其《協定》夥伴國家必須認真對待對公眾健康的承諾,支持一個能同時鼓勵創新和獲得藥物的貿易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