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往往不被納入饑餓的議題中,尤其是以「結束世界饑餓」或「養活全世界」等為主題的討論。模糊的定義令營養不良長期被忽視。區別營養不良與饑餓是十分重要,因為營養不良的治療不單是食物援助。

饑餓一般是指熱量攝取不足──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少於二千一百卡路里,即被評定為處於饑餓或半饑餓狀態。一般均以食物援助解決饑餓問題,以補充日常所需的熱量。

但營養不良不僅是食物不足的問題,而是缺乏必需營養的一種病理現象。但食物援助並不足以解決營養不良的問題,因為我們不能保證食物中含有足夠的所需營養,或營養可能在烹煮時流失或身體未能有效吸收。
 
 
誰的風險最大?

營養不良的患者大多為兩歲以下的兒童,但五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孕婦、餵哺母乳的母親、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包括愛滋病及肺結核的病人)亦有機會患上營養不良。兩歲以下需要母乳餵哺的孩子,特別容易因營養不良而導致發育不健全。兒童患上消瘦(Waste)及其它急性營養不良,都與季節悉悉相關,當中在農作物收成期已過,但另一收成期又未到的糧食空窗期,情況尤其普遍。

無國界醫生尼日爾(Niger )馬拉迪(Maradi)營養治療項目醫療協調員薛朴德醫生說︰「急性營養不良令免疫系統減弱,大大提高兒童的死亡率。營養不良使普通的兒科疾病惡化,如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甚至增加死亡率。」
 
 
如何檢定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檢定:以身高和體重的比例與參考人口作對比、中上臂的圓周,有否出現水腫情況(腳或臉部的浮腫)。

如果兒童長期吃不飽,便會停止生長而導至身材矮小(身村較同年紀的矮小)。如果他們的體重減輕或出現消瘦(低於其身高所對應的體重),他們就是患上急性營養不良。這些營養不良的表徵都可以再劃分為中度或嚴重。

嚴重急性營養不良包括以下兩種主要臨床症狀──嚴重的消瘦及營養性水腫(夸希奧科病/惡性營養不良病)。通過臨床分析決定是否需要留院治療或在家接受即食營養劑治療。無國界醫生在尼日爾發現大部份兒童並沒有併發症,可以留在家中接受即食營養劑治療。任何患有營養不良的兒童都有出現併發症或致死的危險,當中患有嚴重急性營養不良的兒童,若沒有適當的醫治,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一。
 
 
營養不良帶來什麼後果?

每年五歲以下的兒童,有近半的死因與營養不良有關。嚴重急性營養不良兒童的死亡率比健康兒童高出二十倍。
 
 
營養不良為全球帶來什麼負擔?

在發展中國家,有一億四千六百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體重低於其年齡標準,(即每四個兒童就有一個體重過輕)。六千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患有消瘦(幾乎每十個兒童就有一個)。

在南亞、薩赫勒(Sahel)及非洲之角(The Horn of Africa),兒童患上營養不良的問題十分嚴重,其死亡率亦十分高。在各個發展中國家中,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有近半發生在上述的地區。

地點
2007
議題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