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健康推廣是控制疫情的關鍵

自烏干達於9月20日宣布爆發伊波拉疫情以來,無國界醫生便展開緊急應對工作。我們的團隊支援烏干達衞生部的個案管理,並展開健康推廣,而這正正是對抗疾病的重點工作。我們在9月出現首批伊波拉個案的穆本德(Mubende)和卡桑達(Kasanda)舉辦外展活動,同時亦剛剛在坎帕拉(Kampala)和馬薩卡(Masaka)展開同類活動。

健康推廣是對抗流行病的關鍵,也是應對伊波拉疫情的一大重心。自疫情爆發起,無國界醫生一直與烏干達衞生部緊密合作,分別興建伊波拉治療中心和規模較小的伊波拉治療病房,並在病毒傳播的地區進行外展活動。健康推廣團隊深入社區,向醫護人員、社區人士、地區領袖和傳統治療師分享病毒防控資訊。

湯姆(Alunga Tom)負責應對烏干達伊波拉疫情的外展工作,並且在宣佈出現首批個案的穆本德宣傳疾病風險資訊。湯姆和超過50名健康推廣人員一同深入社區,傳遞正確和及時的防疫資訊,他表示:「基本上我們會介紹有關伊波拉病毒及有關疾病資訊,亦會讓人們知道如何會感染以及誰會傳播病毒。舉例來說,人們需要了解接觸者不一定會染病,而只有出現症狀的人才是伊波拉病人,亦只有發病後才會傳染別人。」

衞生人員在伊波拉治療中心把消毒後的靴子晾曬。© Sam Taylor/MSF

正如許多流行病一樣,謠言往往會迅速傳播。納卡布耶(Regina Kasule Nakabuye)是湯姆團隊中的其中一位健康推廣人員,她每天都感受到對抗假新聞和向社區宣傳正確健康資訊的難處。「有些人感到害怕,但也有人不相信伊波拉確實存在,特別是穆本德一帶的年輕人,他們並不相信聽到的資訊。」當地社區成員大多為農民,以及依靠散工為生的人士。當地曾因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而封城,人們失去收入,生活大受打擊。納卡布耶解釋:「2019冠狀病毒病和伊波拉息息相關。人們仍記得當時封城的情況,現在他們擔心同樣情況會再發生。然而我們十分耐心,亦力求推廣得更貼地,以人們能理解的方式講解資訊。如有需要,我們亦會覆述有關資訊。」

無國界醫生的工作重點在於防止疫情蔓延,並讓病人在出現症狀後盡快到醫療設施接受治療。穆本德的外展項目包括健康推廣、感染防控、調查和接觸者追踪。如有需要,我們也會向必須自我隔離的接觸者提供社會支援。

湯姆解釋說:「團隊每天都會獲派到不同小組裏工作。有些成員會和負責追踪密切接觸者的工作人員緊密合作,嘗試減低社區的抗拒。如果他們獲得正確的資訊,我們便可減低人們,對潛在接觸者的恐懼。第二個小組跟隨衞生部的實地調查員工作。如果社區有潛在個案警示,小組便會到該處搜集資料。」應對各方對資訊需求殷切,而當有人出現伊波拉症狀並要把他送走的時候尤甚。我們務求讓病人家屬放心,避免謠言流傳開去,並準備直接追踪接觸者。此外,若我們在外展行動期間發現人們有特殊需要,便會派出名為「流動健康推廣員」的第三支隊伍。人們可能需要心理社交支援,而如果接觸者須作自我隔離,當地家庭也可能有如需要基本食物等社會援助。

無國界醫生外展團隊在穆本德(Mubende)集合,在前往受伊波拉影響的地區前進行一個簡介會。© MSF/Sam Taylor

我們需要資訊來預防伊波拉病毒,但預防以外資訊也極其重要。倖存者一旦離開伊波拉治療中心或治療病房,往往要承受嚴重的污名。人們害怕伊波拉康復者,並與他們保持距離,這不但令彼此關係變得緊張,更會令倖存者遭邊緣化。納卡布耶認為前路漫漫:「我們非常努力,並會繼續盡力接觸更多人。我們需要加強大眾意識,因此將繼續走訪村莊,跟進有關問題。我們也會到訪倖存者身處的地區,提供有關伊波拉及其傳播的正確資訊。」


無國界醫生於1980年開始在烏干達工作。現時我們在烏干達的團隊提供愛滋病護理,結核病治療,並支援曾遭受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的受害者,同時我們亦提供性和生殖健康服務。自烏干達在9月20日正式宣布爆發伊波拉以來,無國界醫生便展開了緊急應對工作,協助該國衞生部和當地社群抗疫情。目前烏干達的九個地區—穆本德、卡桑達、坎帕拉、金賈(Jinja)、馬薩卡、瓦基索(Wakiso)、基埃蓋瓜(Kyegegwa)、本揚加布(Bunyangabu) 和卡加迪(Kagadi)均受到疫情影響。截至11月21日,烏干達出現了141宗確診個案,55人死亡。

無國界醫生正採用分散式個案管理,將死亡率降低。我們在穆本德設立伊波拉治療中心(兩間中心分別有40和39張病床),並分別在靠近疫情重災區的馬杜杜(Madudu)和布瓦永德(Bweyongedde)設立治療病房(各配有8張病床)。無國界醫生正在坎帕拉興建造一間設有56張病床的設施,並在卡桑達區的卡瓦戈(Kawago)興建一間設有24張病床的設施。此外,無國界醫生亦向馬薩卡和金賈現有的醫療設施提供支援,確保隔離安全進行,並轉介懷疑個案。
 

地點
烏干達
議題
伊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