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蘇丹項目隨記之飲食篇

對家鄉食物的眷戀是與生俱來的,家鄉的小吃、火鍋、川菜…….真可謂是人間天堂,而對來自美食之都的我來說,這才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她的涵義。

Photo source: Gary ZENG

在項目裡,因為客觀條件因素,很多東西根本沒有辦法買到。我們的食物主要是靠每一個月的直升飛機送進來的罐裝食品(而且還要看運氣)。當地在雨季可以買到一點水果和蔬菜,其他時節,在當地市場上除了肉還是肉,根本沒有蔬菜。 當地人吃的主要食物是一種叫A-SE-DA的食物。是用高粱粉做的一種幹粥狀的食物,再加上用番茄或者一種叫「女人手指」的果蔬做的醬(富有的可以加上肉末),還有些喜歡用牛羊的膽曬乾後壓成粉做的醬(綠色的),然後用手直接從碗裡吃。當地人除了大的節日以外,一天三餐都是這個食物,每天如此。當地因為土地很貧瘠,他們能種下的也只有高粱和番茄,其他食物都是外地運過來。 這個食物對我來說是一種痛苦,不光是他的味道,更不方便的是要用手指直接從碗裡拿著吃,而且一般都是十個人分享一碗。因為我的手指又大又短,食物又很燙,每次都被成為他們的笑柄。 村裡有集市,在市場上也還能找到另外的一些食物:

Photo source: Gary ZENG

YA-MA-CHO-MA:應該是Kiswahili語,一種像內地燒烤形式的一種食物。到市場上買上你想吃的肉,然後到專門的地方用木炭給你烤。當地人都喜歡烤到肉裡還有血水的程度,然後就著買的蘿蔔或者蕃茄找到一個有樹蔭的地方美美的吃上一頓,然而有樹蔭的地方往往也是驢糞、馬糞成堆的地方。我們就有很多次都是在這樣的地方吃飯、開會,除了我們自己誰會介意呢?生活本應該自由自在,不是嗎? Grasshopper:這是一種在當地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在每年的 十二月到次年一月期間,到處都是蝗蟲,有時一棵樹上,你不注意看,還以為滿是樹葉,然而卻全是蝗蟲。當地人就在很早的早晨起來,抓捕這些害蟲,然後帶回家在水裡煮,再放到太陽下曬乾,就成了他們的爆米花。他們為之而瘋狂!在市場上一個蘇丹鎊一小堆。先除去翅膀,然後都可以吃掉。在我們聚會的時候,我就用這個招待他們,他們笑得前俯後仰,因為沒有想到我會準備這個。吃起來嘴裡麻麻的,沒有特別的怪味道,但根據當地人說這個營養豐富。

Photo source: Gary ZENG

剛到項目地的前三個月,我整整降了十五斤體重。在我們抵達項目地後,第一個月幾乎都是吃以前快過期或剛過期的罐裝食品,那個時候真的是看到綠色的東西就流口水。我們有一個專門的廚師,她是當地人,我不可以責怪她的手藝,但我們確實沒有辦法吃:每天的午餐和晚餐幾乎一樣(因為大家都知道明天中午會吃什麼,然後午餐就幾乎不想吃,晚餐就只有吃午餐剩下的);而且一周的菜譜都幾乎不會變(不是肉炒肉就是肉炸肉)。 每天晚飯的時候,大家都用望梅止渴的方法來互相安慰。因為在穆斯林國家,飲酒是違法的,這個苦了兩個從比利時來的朋友。後來自己學乖了,找點時間自己做菜。平時生活的積累給了我很多經驗,總可以在小小的廚房里弄出不同口味的食物,讓我們整個團隊每週都有那麼一點驚喜。有時間再給他們弄一頓餃子,加上從家裡帶去的四川辣椒醬......在這個這麼艱苦的地方,我們也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地點
2011
議題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