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看緬甸更廣泛的醫療問題

「很多人都說今年的排燈節是歷年最好的!它開始的時候並不順利──最初,人們都擔心沒有蠟燭和其他慶祝的用品。不過,我們的輔導員鼓勵女士們分組去籌集材料。這次節日的成果超出了每一個人的期望,並象徵了對未來抱有的希望。」參與無國界醫生於伊洛瓦底省三角洲的救援工作的精神健康主任歐瑞茨說。

六個月前,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吹襲緬甸的伊洛瓦底省三角洲,造成十三萬人死亡或失蹤,該區滿目瘡痍。至今,風暴帶來破壞的痕跡依舊明顯可見,尤其是倖存者心理上的烙印,以及他們每天身處的困境。有否足夠營養、飲用水是否充足、日後生計如何仍是最令人關注的事情,特別是一些難以前往的地區。

不過,伊洛瓦底省三角洲的人們展示了強大的抗逆能力,可看到災區的情況正在改善。參與救援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數量,是史無前例的多,這些組織與當地政府合作,大大穩定了情況,又繼續支援災民的重建工作。

有鑑於此,無國界醫生現可以將手上很多項目移交予其他組織,另一方面繼續在一些較少獲得援助的災區工作。但同時,在緬甸的其他地區,我們會繼續奮力對抗長期和迫切的醫療需要──當地政府其他國際社會在這方面缺乏投放資源,令情況更糟。對全國性需要「選擇性視而不見」,尤其是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等方面的醫療需要,繼續年復年的令數以千計的人死亡,卻不為外界關注。

伊洛瓦底省三角洲的希望象徵

無國界醫生在熱帶風暴吹襲仰光的數小時後已展開緊急救援工作,在市內提供協助,又於兩天內抵達伊洛瓦底省三角洲。自始,約七百五十名輪流當值的員工便為超過五十五萬人提供緊急服務,包括提供糧食、容身之所、食水、醫療護理、社會心理支援和必需的非糧食物資。

無國界醫生項目總管史密蒂斯說:「開始時,我們與當地社群合作,將緊急援助帶到所需地方。我們第一支隊伍遇到四名騎摩托車的村民,他們即時希望協助救援工作,並拒絕接受任何報酬。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迅即將食物送到多個地方。」六個月後,在伊洛瓦底省三角洲上,很多災民的生活慢慢改善,可見到村民重建家園和在稻田工作。倖存者的健康情況和在緬甸郊區的其他居民相似,現時,我們的醫療隊伍沒有看到疫症爆發或營養不良問題擴散的危機。

無國界醫生精神健康主任歐瑞茨解釋:「看見人們積極起來,是一個好的跡象。初時人們無法工作,精神上受了很大創傷。不過,失眠和突然回憶災情等創傷的癥狀,正逐漸減退。」無國界醫生的社會心理項目支援了超過二萬一千三百名災民,透過個別或小組輔導、社區活動和精神健康教育,助他們面對今次災難。歐瑞茨補充:「人們仍然感到憂慮,但都是關於一些實際的事情如飲用水、生計和下一輪收成。」無國界醫生修建了很多水井和池塘,但雨季將會結束,人們十分關心是否有足夠的飲用水度過旱季。同樣地,人們擔心因為遲了播種而且數量少,很多用來耕作的水牛又在風災中死去,下一輪收成會不足。

無國界醫生項目統籌貝爾解釋:「伊洛瓦底省三角洲的人們的緊急需要經已解決。因為他們非常脆弱,他們現在需要的,是持續支援他們的長期重建工作。幸好當地有多間非政府組織展開工作,令無國界醫生可以將大部分的項目移交予這些組織。不過,在一些難以前往的地方,特別是博加萊城鎮的南部,支援仍然很有限。在這些地方我們在短期內仍會繼續提供支援,同時鼓勵其他救援組織增加支援。」

要為緬甸最危困的人提供適當援助,箇中困難,同樣影響著全國。貝爾說︰「無國界醫生會繼續在緬甸不同地方,應付嚴重的醫療問題。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等疾病,令無數的人承受難以言喻的苦楚,但所有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援助,仍然不足。」

三角洲以外

「我想所有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都能像納爾吉斯風災災民般,得到幫助。當風災發生時,緬甸全國上下的人民以及其他國家的人,都去伸出援手。我希望他們都能同樣地幫助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無國界醫生的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緬甸面臨嚴峻環境,據估計約有二十四萬人感染,單是二零零七年(1)便有二萬四千人死亡是與愛滋病有關。由於得不到抗愛滋病病毒治療,預料二零零八年的數字相若。

無國界醫生一名二十八歲的病人說︰「我根本負擔不起藥費,只好接受我會死亡的事實,我沒有其他選擇。」在無國界醫生被迫定出提供抗愛滋病病毒治療上限人數後,他才去到無國界醫生於仰光的其中一間診所求醫。

一名無國界醫生說︰「無國界醫生目前在緬甸全國,為超過一萬一千人提供抗愛滋病病毒治療,並已有數千人已登記,以便有需要時接受治療。這佔緬甸全國可提供的治療的八成,但根本並不足夠。其他相關機構或組織不採取任何回應,迫使無國界醫生至其能力極限,令我們必須走這痛苦的一步︰告知他們感染了愛滋病病毒,但我們不能醫治他們。很是令人心傷。」

現時,緬甸聯邦政府為約一千八百名病人提供抗愛滋病病毒治療,至於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則提供愛滋病護理,但只有很少數有提供治療。據估計,有七萬五千名(2)正急需抗愛滋病病毒治療的人,是得不到治療。該無國界醫生補充︰「提供護理,對病人的康復是重要的,但若沒有抗愛滋病病毒治療,病人根本不能康復。很多人就此不必要地死去。」

緬甸聯邦政府在聯合國和其他非政府組織支持下發表的二零零六至二零一零年全國應付愛滋病策略計劃,定出很好基礎以提供適當水平的護理,但目前情況根本不能接受。

愛滋病只是其中一種可醫治疾病,令緬甸部分衛生統計數字於東南亞地區排名最低。在十一個鄰近國家當中,緬甸的人均壽命最低,一個月以下的初生嬰兒死亡率以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則是最高;瘧疾仍是該國頭號殺手,死亡人數比全個東南亞地區整體數字的一半還要高。此外,每年有超過八萬宗結核病新個案(是全球最高之一),耐多藥性結核病個案亦正上升。在緬甸部分地區,例如在回教社群備受歧視的若開邦,衛生統計數字更差。毫無疑問,增加醫療護理服務的需要十分迫切,但國內外投放的資源仍然嚴重不足。

光是政府的資料,足以反映衛生基礎設施長期資金不足的問題。於二零零七年,國家衛生開支只是每人零點七美元(3),僅佔該國本地生產總值(GDP)(4)的百分之零點三,與需求和資源並不合乎比例。同樣地,國際人道援助亦顯著的低,每人約得三美元(5),是全球最低,與面對相近疫病問題的鄰近國家所得的人道援助,差距甚遠。

納爾吉斯帶來具大破壞,令緬甸再次成為國際關注,並再次帶出在該國提供人道援助所涉及的一些複雜問題。是次風災清楚地顯示,要在緬甸提供人道援助並不容易,當中有很多限制,尤其是限制前往地區、行政當局專橫,以及極為政治化的環境。

但更重要的是,是次亦證明了要在緬甸提供人道援助是有可能的,就正如無國界醫生在過去十五年,依然能不損其獨立和問責性地進行援助工作。過程或許並不容易,但當人們能夠得到醫療護理和支援才能過健康和有尊嚴的生活,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同樣地,有關當局需要加大力度,協助那些急需援助的人,以及方便其他救援組織的工作。該國有多得數不清的人有醫療上的需求,需要立即關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苦難。這不是政治的問題,而是關乎挽救無辜的生命。如果要重新檢視我們對緬甸人民共同承擔的責任,現在就是時候了!

Notes:
1 UNAIDS, 2007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 2007
2 Ibid
3 Government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Department of Health, 2007 緬甸聯邦政府衛生署,2007年
4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08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8年
5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8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08年

地點
2008
議題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