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日記(4) -- 無國界醫生香港志願人員劉蘊玲護士

回到香港,我必定會為自己今次的創舉喝一杯。

二零零五年一月十日(阿齊省)

以前雖然參加過數次無國界醫生的行動,但像今次這麼大型和緊急的,還是第一次。

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這個任務一定會異常艱鉅,甚至會超越自己所能負擔的,但到了印尼重災區亞齊省才知道,當地的救援需要已達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自來到亞齊省省會班達亞齊後,我便負責流動醫療中心的工作。直至一月六日,基地收到救援隊伍的災情評估,說亞齊省西岸的米拉務(Meulaboh)需要緊急支援。報告中提到,由於當地位置偏僻,救援人員抵達後發現唯一一間的醫院已停止運作,大量受傷災民因無法獲得任何醫療救援,令病情迅速惡化。

基地總指揮即時得出結論 -- 立即派救援隊伍到米拉務,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並儘快恢復醫院的基本運作。於是我和隊友立即收拾細軟,登上直昇機,往米拉務進發。

乘了一個多小時直昇機,直奔米拉務的醫院,它的情況比我想像中更壞:有些地方堆滿了泥濘,沒有泥濘的地方又擺滿了屍體,大部份醫療人員在災難中死去,倖存的則忙著去尋找失散的親人。所謂「醫院」,根本已變成一個空殼!

我和一名澳洲籍的醫生和六名當地的醫護人員,便肩負起將這個空殼變成醫院的重任。由清洗房間的泥濘、從廢墟中檢拾可用的病床、到尋找醫院中僅有的醫療工具、再將這些物資拼湊成病房……,全都由我們八人一手包辦,期間還要不斷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短短三天,我們已「重建」好一間外科病房、一間內科病房和一間兒科病房,更成立了一個簡單的資料庫,貯存病人的資料,病人甚麼時候需要洗傷口、甚麼時候需要吃藥,全都一目了然。

實在不敢置信,一間醫院的雛型,竟在三日之內、合八人之力一一完成!我不敢說這個快速的「重建過程」是否空前絕後,但我敢說這個過程,是集合了八個不同國籍的人、為著共同目標、超越自己的能力而達成的。

回到香港,我必定會為自己今次的創舉喝一杯。

地點
2005
議題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