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重大醫療需要仍未獲回應

今年五月二日,風暴納爾吉斯吹襲緬甸的伊洛瓦底省三角洲,令該國再次成為國際焦點。是次風災造成十三萬人死亡或失蹤。緬甸自一九六二年以來一直由軍政府統治,部分地區偶有衝突發生,今次風災令外界再次關注一直被遺忘的人民。不過,在該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缺乏投放資源下,該國長期和迫切的醫療需要仍然未得到回應。二零零七年,緬甸的國家衛生開支只是每人零點七美元,僅佔該國本地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零點三。同樣地,國際人道援助亦只是每人約得三美元,是全球最低。對於全國性的需要,尤其是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方面,選擇性地視而不見,只會繼續年復年地犧牲數以千人性命,實在需要外界的關注。

納爾吉斯吹襲,對緬甸造成嚴重影響的消息逐漸傳出後,大批國際救援趕至災區。風暴吹襲後的四十八小時之內,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隊隨即在重災區第一大城市仰光和三角洲,開展緊急援助。約七百五十名員工援助了超過五十萬名災民,照顧他們的緊急所需,包括提供糧食、帳篷、食水、醫療護理、心理支援和救援物資。由於災後數星期,緬甸當局拒絕向外籍緊急救援人員發簽證,因此大部分的救援工作得以進行,實在有賴無國界醫生的本地員工的努力不懈。隨著災情轉趨穩定,以及在三角洲的非政府組織數目顯著增加後,無國界醫生決定移交大部分項目。不過,部分難以前往的地區上,援助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南部的博加萊鎮,因此無國界醫生仍會繼續在當地的工作,同時監察在三角洲上居民的營養情況。不幸的是,要為緬甸最危困的人提供適當援助的困難,遍佈緬甸全國。

與風災救災工作相比,緬甸政府和國際社會對愛滋病治療的關注截然相反,完全忽視這方面的需要。單在二零零七年,愛滋病奪去了該國二萬五千人性命。據估計,當地有七萬五千人正急需抗愛滋病病毒治療。而全國的免費抗病毒治療中,便有八成是由無國界醫生提供(超過一萬一千人),情況不能被接受。因此,無國界醫生被迫作出困難決定──嚴格限制了愛滋病治療項目接收新症病人,同時大力倡議緬甸政府和國際社會必須盡快擴大抗愛滋病病毒治療的服務。

愛滋病只是其中一種可醫治疾病,令緬甸部分衛生統計數字於東南亞地區排名最低。瘧疾仍是該國頭號殺手,死亡人數比全東南亞地區瘧疾死亡人數的一半還要高。此外,每年有超過八萬宗結核病新個案,是全球最高比率之一,耐多藥結核病的個案數目亦不斷上升。

緬甸人民不能再等下一次大災難來臨,才被外界認定他們有重大的醫療需要。緬甸政府和國際社會都需要盡快採取行動,避免數以千計的人不必要地死亡。

 

 二零零八年十大人道危機 

地點
2008
議題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