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愛滋病患者因被忽略的病毒 引致不必要的失明

據《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誌上周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不能成功為愛滋病患者診治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會導致不必要的失明。自從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出現以來,發生於富裕國家的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案例已大幅減少;然而,作者們在試點研究中發現,在柬埔寨丶緬甸與泰國的後期愛滋病人中,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出現的機率,分別是百分之二十三丶二十七和三十二。作者們認為,只要培訓醫生進行篩檢,以及令最佳療法能夠逐步為病人所負擔,那麽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的診治,是不難整合進目前的愛滋病治療之中的。

無國界醫生泰國項目的前任醫療統籌韋爾迅醫生是作者之一。他說:「兩分鐘之內,就能夠相當容易及可靠地把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診斷出來,而且也有實用又有效的療法。然而全世界不單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反而像在假裝巨細胞病毒造成的死亡與失明都沒有發生;更甚的是,大家就此接受了這個現實。」

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能導致免疫系統因愛滋病病毒嚴重削弱的患者,於三至六個月內失明。及早診治,可以阻止疾病緩慢而持續的惡化。但由於發病初期常沒有症狀,所以診斷只可透過有系統地篩檢所有具風險的病人。

「給緬甸的高危愛滋病患者進行常規的視網膜檢驗,令我們挽救了許多病人的視力,不致因為巨細胞病毒而失明。」無國界醫生的愛滋病顧問薩巴帕斯醫生(Dr. Kalpana Sabapathy),在引述塞瓦基金會(SEVA Foundation)眼科醫師暨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專家海頓醫生(Dr. David Heiden)近日關於無國界醫生緬甸專案的研究時這樣說。

口服藥纈更昔洛韋(valganciclovir)的療法最好,但在很多國家,這長達四個月的療程,費用高逾一萬美元(約人民幣八萬元)。靜脈注射藥物更昔洛韋(ganciclovir)是比較累贅的另一種療法,首兩丶三周需每天注射兩次,隨後兩到三個月每天注射一次。第三種療法更不如人意——醫生要一而再地用針戳進病人的眼球注射更昔洛韋。這種入侵性的技術要求特殊的訓練,而且不能對抗巨細胞病毒侵襲眼睛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甚而導致患者死亡。

作者們認為,將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的治療,整合進愛滋病治療專案,是切實可行的事;但要對有感染該病毒風險的病人作系統的篩檢,並保證病人可以得到支付得起的口服藥纈更昔洛韋。不然,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會繼續在愛滋病的疫情中被受忽視。

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專案總幹事馮提多醫生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因為藥價如此昂貴,愛滋病治療項目就不對這個病進行篩檢,彙報中因此沒有顯示大量的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病人。既然紀錄紙上的病患者人數不多,降低療價與保證藥物可為病人獲得等等考慮,也就從來得不到優先關注了。」

對在資源匱乏地區治療愛滋病,世界衛生組織不論在其現行或待定的指南之中,都沒有提及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

在使纈更昔洛韋能廣泛為患者獲得這方面,儘管有了些進展,成效依然有限。生產纈更昔洛韋的羅氏藥廠提出過給一些非政府組織優惠價,四個月的療程藥費每位一千二百八十一歐元(即一千八百九十九美元,約人民幣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二元)。但是這個價格依然昂貴,而且許多最受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嚴重影響的國家沒有被包括在優惠範圍之內。

這逼使我們作出好些不情願的妥協。在泰國,無國界醫生跟當地合作夥伴一樣,決定採取不最理想的靜脈注射和眼球注射更昔洛韋的療法。在中國治療病人,無國界醫生得為使用口服藥纈更昔洛韋支付全價,藥費每位六千九百三十歐元 (即一萬零二百七三美元,約人民幣八萬零一百三十元),比買一輛中國經濟型轎車的價格還要高。

當務之急,是羅氏藥廠要把優惠物件擴闊至所有發展中國家,並將優惠價進一步降低。有關藥物在中國和泰國的現價昂貴仿如富裕國家裏的賣價,在富裕國家這藥物幾乎僅用於器官移植期間的病人。然而羅氏藥廠目前只顧瞄準這個用家人數少卻有利可圖的市場,以及在各國──包括印度這對發展中國家很重要的仿製藥來源地──透過專利保護自己的地位。

該篇刊登於《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誌的文章,由一群眼科醫生與愛滋病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根據無國界醫生的臨床經驗以及其他經由主筆海頓醫生(Dr. David Heiden)評估過的專案資料而編寫。海頓醫生是三藩市加州太平洋醫療中心的塞瓦基金會(SEVA Foundation)的顧問。該文章《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 The Neglected Disease of the AIDS Pandemic》原文可在網上公開取閱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免費獲取:
http://medicine.plosjournals.org/perlserv/?request=get-document&doi=10.1371/journal.pmed.0040334

> 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 The Neglected Disease of the AIDS Pandemic

地點
2007
議題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