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

無國界醫生的醫學研究和流行病學中心「傳染病研究中心(Epicentre)」,對乍得的蘇丹難民展開一項死亡率回溯調查,在近月來暴行仍在西達爾富爾(West Darfur)州首府埃朱奈納(El Geneina)地區持續發生之際,記錄去年6 月席捲該地區的大規模暴力浪潮。 雖然結果表明,自 2023 年 4 月蘇丹衝突開始以來,調查針對的三個難民營死亡率均有顯著上升,但住在歐朗治(Ourang)難民營、主要來自埃朱奈納的難民最受影響。該營地的死亡率自4月起增加了20倍,達到每天平均每一萬人有2.25人死亡的比率,其中6月更是高峰。死者當中83% 是男性,而 82% 個案的死因都是暴力行為,...
兩年半前,2021年3月22日,一場大火席捲位於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造成15人死亡,560人受傷,還有45000人失去避難所。這場大火亦燒毀無國界醫生位於巴魯哈利(Balukhali)的診所。然而,正如黑暗過會是晨曦,不幸之後也會有好消息。 在大火發生後的一個月,無國界醫生在臨時建築中重啟了至關重要的醫療護理。營中當時政策將該危機視為臨時的,所以不允許興建永久建築,對於醫療服務和營中的居民也如此。為重建診所,無國界醫生努力爭取興建半永久建築物的許可。兩年後終於獲批,而建築工程於2023年1月啟動。當世界上大多數人在慶祝聖誕節時,...

剛從海上搜救項目回到香港的時候,我跟朋友談起夢想:我夢想世界和平,有朋友則笑指自己的夢想相比起來平凡渺小。我卻想起當時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些人的夢想對於很多人來講,甚至只是基本的日常生活——對於很多流徙人口來說,他/她們不惜九死一生、窮盡一生所追求的,是可以睡得安穩的一個晚上。

 

2023年地中海中部錄得自2017年起最高的傷亡人數,接近2,200名兒童和成年男女在海上失蹤或喪生。無國界醫生整合的 「無人參與的救援」報告 (按下連結下載報告)譴責歐盟成員國對待移民的暴力手法和刻意不作為,導致更多人命喪怒海。 報告引用無國界醫生搜救船 Geo Barents收集的醫療和行動數據, 紀錄個別歐洲沿海國家無數明知故犯、危害性命的行為, 包括延遲或無法協調搜救行動,以及協助遣返渡海者至不安全的地方。報告亦詳述倖存者向組織的團隊報稱遭受的極端暴力對待。 2023年經地中海中部遷徙路線到達意大利的人數,比往年增長超過一倍,而突尼西亞也取代了利比亞成為最主要出發地點。渡海人數大增,...
隨著西達爾富爾(West Darfur)首府埃朱奈納(El Geneina)的衝突加劇,在乍得東部邊境開展行動的無國界醫生團隊發現,抵達該地區的人數即時大幅增加。僅在過去一周,團隊已接收36名傷者。來自蘇丹的難民大多是婦孺,他們分享了針對平民的大規模暴力事件。 「僅在11月的首三天,就有約7000名蘇丹難民跨越邊境,這人數比一個月前看到的還要多。由於他們的家園被毀,我們看到那些母親和孩子只能孑身逃離蘇丹。」── 無國界醫生在阿德雷(Adre,與蘇丹接壤的乍得邊境城市)的外展統籌霍夫曼(Stephanie Hoffmann)解釋道。 在阿德雷過境點的一個衞生站內,...
據無國界醫生接到的呈報顯示,前往歐洲尋求安全的移民在希臘愛琴海的島嶼上遭受侵犯、有辱人格的待遇及身體暴力,例如遭毆打、戴手銬、脫衣搜身、沒收個人物品,以至被強行驅逐到海上。 無國界醫生發布一份題為《有目共睹:希臘海上邊境的移民政策和暴力所造成的人命傷亡》 ( In Plain Sight: The human cost of migration policies and violent practices at Greek sea borders ) 的報告,記載了組織醫療隊於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間,在萊斯沃斯(Lesvos)島和薩摩斯(Samos)島所收集的報告和資料。...
9月19日(二),阿塞拜疆(Azerbaijan)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多個地區發動襲擊。該地區自稱共和國,國際普遍承認其屬於阿塞拜疆,但長久以來當地居民主要為亞美尼亞族人。襲擊發生24小時後,一項停火協議達成,其後超過10萬名該區居民經位處該區與亞美尼亞邊境的拉欽走廊(Lachin corridor)前往亞美尼亞,而此前該走廊已被關閉10個月。 除了其他社會和醫療需求外,流離失所人士還急需心理健康支援。9 月 28 日(四),無國界醫生一支醫療隊在亞美尼亞南部休尼克(Syunik)省戈里斯(Goris)的登記中心開始接收病人。短短數天內,...
9月19日 ,阿塞拜疆(Azerbaijan)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數個地區發動襲擊。24小時後,各方宣佈停火,隨後當地人開始在該地區內外尋求安全。亞美尼亞當局於27日公佈,超過28,000人經位處納卡地區與亞美尼亞邊境的拉欽走廊(Lachin corridor)到該國尋求安全和協助。 9月21日 ,無國界醫生調派了一支隊伍到亞美尼亞南部休尼克(Syunik)省戈里斯(Goris),向在納卡地區被圍困數個月後逃往該省的人們提供援助。組織團隊正準備為那些受影響人士提供心理健康支援,而隨着越來越多人抵達該省,我們亦準備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

香港在9月初先後受到超強颱風「蘇拉」和暴雨威脅,掛起了10號颶風信號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多區的交通受影響,建築物受損。看著新聞報道各區最新的天氣和交通情況,令我想起兩個月前身處在庫萊(Kule)難民營。

我在埃塞俄比亞執行救援任務時,正值當地的雨季。每星期有一天、半天見到陽光,其餘時間都總下著雨。而且雨水好像無窮無盡的,特別在晚上會不停拍打我房內唯一的一扇小窗,然後房間的屋頂會開始漏水了。如果雨下了半小時,醫院和居住的營地便會開始水浸,一步一驚心。

無國界醫生表示,各人道組織必須緊急擴大應對規模,以緩解從蘇丹逃往南蘇丹上尼羅(Upper Nile)州的人面臨的困境。 數千名回返者在白尼羅河經歷近 72 小時船程,才能抵達南蘇丹東北部馬拉卡勒(Malakal)的布魯卡(Bulukat)中轉中心。抵達的人不是病倒,就是疲憊不堪。 布魯卡中轉中心接收約 5,000 人,當中很多人要等待數周才獲安排轉送到其他地方。現時正值雨季,人們住在臨時帳篷甚或露宿,沒有足夠的食物、棲身處或醫療護理。 無國界醫生南蘇丹項目總管利納雷斯(Luz Linares)表示:「在我們位於馬拉卡勒的設施,麻疹和營養不良病個案數字都錄得驚人上升,當中兒童病人尤其多。...
Subscribe to RSS - 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