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產士

  • 羅白特(Adrilli Anna Robert)在南蘇丹蘭基安(Lankien)的產科病房擔任助產士。
  • 她自2021年起在無國界醫生工作,其後她更在無國界醫生醫療護理學院修讀護理學與助產學課程。該課程旨在為在組織支援的醫院從事護理和助產護理的員工提供培訓,以提升其技能和能力。

在前線工作,資源缺乏,很多時候只能用有限的資源做無限的事。

在埃塞俄比亞接壤南蘇丹的庫萊(Kule)難民營,住有大約5萬多從南蘇丹逃亡而來的難民。他們大部分是婦孺和小孩,而家中的成年男丁很多仍留在南蘇丹「打仗」。這些婦女帶著年幼的子女,冒險跨越邊境、逃避戰火,來到難民營;同時又要面對性暴力的威脅,甚至以性換取食物和日常必需品。

香港在9月初先後受到超強颱風「蘇拉」和暴雨威脅,掛起了10號颶風信號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多區的交通受影響,建築物受損。看著新聞報道各區最新的天氣和交通情況,令我想起兩個月前身處在庫萊(Kule)難民營。

我在埃塞俄比亞執行救援任務時,正值當地的雨季。每星期有一天、半天見到陽光,其餘時間都總下著雨。而且雨水好像無窮無盡的,特別在晚上會不停拍打我房內唯一的一扇小窗,然後房間的屋頂會開始漏水了。如果雨下了半小時,醫院和居住的營地便會開始水浸,一步一驚心。

寫在這篇文章的今天(2022年10月),狂風驟雨,通訊系統傳播警報提示6級暴風,附近難民營山泥傾瀉,房屋倒塌。傍晚時分傳來巨響,是來自難民營的槍聲,大家彷彿已經都習慣了。

今日剛好是來到這裏滿一百日,回想到當初到埗,第一次看到難民營的境況、第一次踏入難民營進行作家訪的感受,仍深刻得彷如昨天。

很多羅興亞人來到這兒已經5年了,今日已有近100萬人在難民營內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之一。5年前這區域是森林,有大樹、大象和各種動植物。

香港助產士李芷殷
 
在南蘇丹馬班縣多羅難民營,無國界醫生是區內唯一提供免費婦產科醫療服務的組織,單在2018年6月及7月,每個月有250至280名婦女到無國界醫生在當地的醫院分娩。當地童婚問題嚴重,女士早於15、16歲時便會結婚、生兒育女。這些年輕婦女的身心發展都未成熟,要順利分娩和學懂照顧新生嬰兒都有一定難度。
 
尋找一個人存在的本質,永遠是對生活感到無趣或鬱悶的人們心中的課題。通過兩個惱人的專業資格執照考試之後,我發現自己陷入上述痛苦之中。
 
我以為在我長大的省內的其中一家醫院工作,可幫助我了解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但我完全錯了,那只給我很短暫的滿足。於是我展開另一個追尋,就是到大學裡教書。這工作帶給我滿足感。在教書空檔,我參加了國內幾個醫療救援任務,到受天災嚴重影響的地區為最有迫切需求的同胞提供援助。
早上六點四十五分:我的鬧鐘響起。房子裡沒有電,不過每天也會發生,我已經習慣在半漆黑中行走了。今早最煩惱的就是沒有水。我最少也要用飲用水來洗手了。我用媒氣壚煲水泡茶,並弄了一些麥片。我在仍然微涼的天台享用我的早餐。
Subscribe to RSS - 助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