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風俗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一個月來耳聞目睹的一切令我對這片大陸有了更多的認識。 禮貌,這是我對剛果人的第一個印象。 剛果人永遠面帶微笑,永遠使用「您」的尊稱。這讓我感覺不太習慣,因為在歐洲,只有初次見面或者對上級才使用第二人稱複數「您」這樣的尊稱表示尊重,在一般同事之間用尊稱有時候甚至會讓對方感到不快,尊稱疏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有「見外」的感覺。但是在這裡,人們很少使用普通的「你」來稱呼,即使是日常工作的同事,朝夕相處的朋友,互相也習慣用「您」的稱呼。更有甚者,在您的稱呼前面還加上「Mama」,「Papa」這樣的定語,類似與中文中的伯父、伯母,哪怕是五六十歲的老伯伯,見到我的時候會尊敬的稱呼我「吉芳伯父」,讓我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和剛果人握手,他們也有特別的習俗。用左手托住右手的手肘,第一次握手以後用拇指相交,然後再次握手。在要好的朋友之間,見面時還要用額頭相碰,類似歐洲人的貼面問候。此外,無論是遞給別人東西,還是從別人手上接過物品,永遠是使用雙手。仿佛光是這樣還不夠,雙方都會很誇張地鞠躬,並點頭微笑表示感謝。果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國外才保存了下來。漸漸的我也開始習慣使用這種方式表示問候,在和其他組織的人員見面的時候也使用剛果式的握手方式,然後看到對方愕然的表情才反應過來。 整潔的穿著也是對人尊重的表現。這點恐怕是前殖民地國家共有的特點。哪怕身處難民營,哪怕只有一件整潔的衣服,也會儘量使自己衣著整齊。因為天氣炎熱,我初到的時候習慣性地套上七分褲,然後便有人好心地提醒我:「短褲只有孩子才穿的。」果然,這裡所有人都穿著長褲,上面是襯衫,下面是擦得鋥亮的皮鞋。而當地衛生機構的官員在這點上更是正式,幾乎全都打領帶,穿深色西服。在難民營泥濘的道路上,時常可以看到盛裝的婦女或是正裝的男士經過。只有很小的孩子才會衣不蔽體,一到上學的年級,都會打扮齊整。每天早上我們基地門前泥濘的道路上都會有大群大群許多穿著整潔潔白上衣和藍色短褲或短裙的學生走過,即使是很小的學生,即使衣服已經略顯破舊,卻永遠洗得乾乾淨淨,穿得整整齊齊。 相比之下,反而是國際志願人員穿得相對隨便。許多人永遠是T恤衫加牛仔褲。只有負責和方方面面人士打交道的前線統籌才不得不在炎熱的天氣裡打上領帶穿上西裝,因為不這樣就會被對方認為不夠尊敬,一切為了工作需要。 在我經過的村莊,最好的建築永遠是學校和醫院,還有教堂。政府機關往往在破舊的房子裡,因為前者往往是人道機構或者國際組織援建的。據說一個民族,如果學校是最堅固的建築,那麼這個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從這個角度看,剛果民族也是有希望的民族。 年輕,這是我的第二個印象。無論到哪裡,又有大群大群的孩子,在這個人均壽命僅有四十五歲的地方,平均每個婦女生育五個孩子。全國百分之四十八的人口小於十五歲。到了一個村莊,往往整個村莊的孩子都會出來看,黑壓壓的一大片,目不轉睛地看著。而我們的車一停下來,立即有幾十個孩子團團圍住,盯著看裡面的乘客,還會拍打車窗,讓人感覺非常不自在。因此,不難想像這裡最常見的疾病是兒科疾病,而最經常開展的手術是剖腹生產手術。 休假,這是剛果的第三個印象。剛果幾乎沿襲了比利時的司法系統,因此非常注意勞工的權利。在這裡,顧員擁有年均二十二天的假期,從周一休息到周日,只消耗掉五天年休假。如果中間本來就是法定假期,那幾天也不算在休假的日子裡。這樣,每個人基本上可以有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可以享受帶薪假期。即使不能像西歐人那樣去海邊曬太陽,有一個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不錯的。 在這裡,即使男性也可以享受產假。若是妻子生產,丈夫可以享受五天的產假陪伴妻子和孩子,按照前面的演算法,五天的假期,加上本來就算節假日的周末,可以休息整整一周的時間。 注重精神生活,這是我的最後一個印象。在這個普遍信仰基督教的國家,教堂隨處可見,哪怕在偏僻的村莊,教堂僅僅是一個木頭的板房。許多人都佩戴者十字架,每個周末人們都會穿上最好的衣服去教堂做禮拜。而周末的時候難民營裡教堂的合唱可以一直傳到很遠的地方,在基地裡也可以清楚的聽見。
地點
2011
議題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