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零」的目標之前

今年世界愛滋病日的主題與去年一致,同爲「行動起來,向『零』愛滋邁進——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同樣的,這口號後依疑雲籠罩:「這目標是否太宏大了?」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最新報告[1]帶出鼓舞人心的消息,在2001年至2011年間,在25個中、低收入國家——其中超過一半在最受愛滋病疫情影響的非洲,愛滋病新發感染率已經成功减少了一半。非洲在過去的六年裡將因愛滋病死亡的人數减少了三分之一。

報告也顯示,僅在過去的24個月,全球接受賴以救命的抗愛滋病病毒(ARV)治療的人數增加了63%,這是此前需耗十年之力才能獲得的成果。

儘管成就如此顯著,在目前宣告疫病終結恐怕仍爲時尚早。戰鬥遠未完結。儘管目前已有800萬人接受抗愛滋病病毒治療,仍有700萬人未能獲得賴以救 命的治療。隨著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於2013年頒布的新指引,將最新的「治療即預防」的科研成果包括其中(研究表明,用來拯救生命並且使人保持健 康的抗愛滋病病毒藥物,可以有效防止感染者將愛滋病病毒傳給性夥伴以及通過母嬰傳播傳給嬰兒。),這個治療缺口將再次擴大。預期需要接受抗愛滋病病毒的目 標人群將擴大到2300萬人[2]

此外,愛滋病新發感染的趨勢並不一致,疫情在不同國家、甚至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的發展,亦不盡相同。以亞洲爲例,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報告指出, 在2001至2009年間,在印度、尼泊爾和泰國,愛滋病新發感染减少了25%,但是在同一時期,孟加拉國和菲律賓的新發感染卻有所增加。從不同角度來 看,疫情也呈現不同面孔,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在亞洲,愛滋病的傳播很大程度上集中於靜脉注射吸毒人群、男男性行爲者、以及性工作者之間,而在非洲地區, 愛滋病傳播途徑主要爲異性性行爲。

然而,愛滋病不是唯一的敵人。結核病與愛滋病是一對致命的組合,它們各自可以助長對方蔓延。儘管非洲是愛滋病/結核病合併感染所致的死亡率的重災區,並不等於其他國家能夠倖免於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排列的41個愛滋病/結核病合併感染高發國家[3],七個位處亞太地區,包括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緬 甸、越南和泰國。在大部分這些國家當中,結核病是愛滋病感染者的最常患疾病,同時是他們的頭號殺手。單是於2011年,全球與愛滋病相關的死亡個案當中,25%是愛滋病病毒關聯的結核病所致。

無國界醫生於過去二十年,一直在亞太地區進行愛滋病和結核病的醫療護理項目。以印度和緬甸爲例,無國界醫生的治療項目擴展至耐多藥結核病護理。單在 緬甸,無國界醫生提供病人賴以活命的抗愛滋病病毒治療,佔全國有關治療的六成。在印度,無國界醫生分別於曼尼普和孟買設診所,提供抗愛滋病毒、結核病和耐 多結核病治療和相關輔導。箇中醫療問題的複雜性和治療成本,對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內部資源已足以構成一定挑戰,更遑論那些資源本已捉襟見肘的公共醫療系統。

雖然如此,「達致零」的目標仍有機會達到。對抗愛滋病和結核病的合作正在增加。把「治療以預防」作為重點,是對抗疫情的強而有力的回應。但假如缺乏 持久的力度、政治決心和資源動用,以及讓治療在全球更容易獲得的加大承諾,愛滋病和結核病將繼續擴散至很多地區。「零」在很多地方仍是一個遙遠的目標,而 且達致這個目標的方法尚未落實。

無國界醫生地區人道事務代表

格瑪俐醫生

地點
愛滋病
議題
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