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緊急狀況到下一階段 海地地震一個月

海地大地震發生一個月,這些數字仍觸目驚心:超過二十萬人死亡,三十萬人受傷,還有幾十萬人失去家園。從第一天起,無國界醫生救援隊一直提供救命的緊急手術和護理。現時災區的需求已有所轉變,提供手術後護理和改善人們生活條件成為重中之重。

應對緊急狀況

一月十二日,無國界醫生在太子港的醫療設施未能逃過海地大地震的破壞。事實上,地震之後數日,許多無國界醫生員工仍下落不明。之後,我們得知其中七人死亡。

然而,在災難發生幾分鐘後,受重傷的災民開始被送到無國界醫生在太陽城、馬蒂斯桑、聖三一和卡勒富爾的醫院。緊急搶救通宵達旦進行,醫療隊伍都只能用手電筒和車前燈照明工作。

翌日早晨,是次災難影響之大即浮現出來。我們很快就了解到受傷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尚存的醫療設施和醫療隊伍手頭擁有物資的負荷。緊急護理和手術需求巨大。無國界醫生團隊盡其所能醫治更多的病人,例如在街上臨時搭建的設施、或是在塑膠帆布下,甚或在改裝的貨櫃箱裡做手術,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尋找更多可以搭建新手術室的地方。我們很多海地籍員工儘管都失去家園,生活受到極大影響,但仍在這段艱難時期堅守崗位。

現時,無國界醫生在太子港一帶,以及鄰近市鎮萊奧甘和雅克梅勒,共超過二十個地點工作,其中包括十個可以用來進行大手術的手術室和五個做小手術的手術室。過去一個月,無國界醫生共診治了超過一萬八千名病人,並進行了二千多宗手術。無國界醫生於海地現有一千八百多名員工,其中一千四百五十人為海地籍員工。約一千四百公噸醫療儀器和救援物資已直接或經多米尼加共和國送往海地,還有三百五十公噸補給物資將於未來數周內送達。

手術後護理和精神健康

無國界醫生仍在為地震中傷者做手術,一些最嚴重的傷者需要接受超過一次手術。但是在第一階段晝夜不停的急救措施之後,醫療重點已變為手術後護理、恢復常見病的基礎護理和幫助慢性病患者。無國界醫生已設立四個專門的手術後護理中心,分別在德爾馬斯三十區、在戰神公園內的利斯營地、由一間幼稚園改建並現稱「米奇」的地方和普米斯。在薩爾特,另有一個可容納一百五十名病人的護理中心快將運作。

無國界醫生計劃在未來幾周擴充其接收住院病人數的能力,以確保盡可能為更多病人提供具質素的護理,包括那些曾在其他無法提供手術後護理的設施接受醫治的人士。一些在第一階段有手術設施的急救醫療團隊現已撤離,使得問題加劇。另外,無國界醫生在不同地點增加心理健康工作。對於重傷者,尤其是截肢人士及其家人來說,心理輔導極其重要。因此,無國界醫生在外展項目和負責到災民臨時營地提供服務的流動醫療隊當中,亦加入了精神健康工作隊。這些災民不僅要處理悲傷,同時還要爲自己將來的生活而憂愁。

改善生活條件

地震發生至今已過四星期,雨季即將來臨,很多災民仍被迫在擁擠、衛生條件差的環境下棲身,情況愈來愈令憂慮。許多人還沒得到帳篷和衛生用品。許多人沒有潔淨水供應和衛生設施。剛從海地回來的無國界醫生國際議會主席符尼爾醫生說︰「很難相信地震發生四星期後,還有如此多的人仍在營地或街上用床單搭起的帳篷下棲身。」他續說︰「無國界醫生已盡其所能,在不同地方派發帳篷、衛生用品和煮食工具,但仍然會以提供醫療護理為主。縱使各方已承諾向海地提供大量財政援助,但物資分發速度卻極其緩慢,實在令人難以理解。隨著雨季來臨,無國界醫生擔心很多仍無處棲身的災民,會因患上腹瀉或呼吸道感染而需要醫療護理,導致另一醫療危機。」

地點
海地
議題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