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重返阿富汗一年︰病人依然不用付費 亦不可携帶武器

無國界醫生因二零零四年六月,五名救援人員在阿富汗巴德吉斯省(Badghis)被殺而撤離當地五年後,於二零零九年十月重返阿富汗工作。無國界醫生決定重返,乃因阿富汗再次陷入戰爭,導致整體醫療系統惡化。阿富汗人民多年來被困於貧窮中,而且缺乏醫療護理,二級醫療護理尤其欠缺。另外,由於當地局勢愈趨不穩及衝突不斷,有醫療需要的居民往往要途經極為危險的地區,到數百里外的醫療設施求醫,有時甚至要走到阿富汗境外。

無國界醫生目正在赫爾曼德省(Helmand)省會拉什卡爾加(Lashkargah)的布斯醫院(Boost hospital)及喀布爾(Kabul)東部的艾哈邁沙巴巴地區醫院(Ahmed Shah Baba district hospital)工作。無國界醫生為這兩所醫院提供藥物和醫療物資,並安排國際和當地員工與醫院原有的員工一同工作,確保提供具質素和免費的醫療護理。

為了確保醫院是為病人提供治療的安全地方,無國界醫生必須與各個派系達成協議,保證醫院的安全環境。兩所醫院均嚴格實施「不可携帶武器」的規定。因此,很多病人都表示他們在醫院感到更安全。

喀布爾東部的艾哈邁沙巴巴地區醫院︰
艾哈邁沙巴巴,或稱作阿贊基瑪(Arzan Qimat,達利語,意即貧窮之地)是一片位於喀布爾東部外圍、散亂無規劃的市區聚居地,有約二十至三十萬名居民。喀布爾的整體人口在過去十年急劇增加,由約一百萬人增加至目前的三至五百萬人。

人口增加與不穩局勢及居民因經濟原因而前往首都是息息相關的。近年,有大量從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阿富汗難民營回流的流離失所者,以及經濟移民,都在艾哈邁沙巴巴定居下來。儘管喀布爾仍然是相對穩定的城市,但無國界醫生認為艾哈邁沙巴巴的居民,正是脆弱的一群,他們都被只重視援助首都以外地區的國際捐助機構所忽略。

該醫院在過去一年有著很大的改變。無國界醫生的國際及當地醫生、助產士和護士,都住在醫院附近,他們與該醫院的醫護人員一同工作,改善醫院的護理質素。他們先裝修醫院大樓,然後再改善婦產科、急症室、化驗室及X光部門的設施。

最近,工作隊設置了一間手術室和小型的住院部,並於十月底進行第一台外科手術。這意味著一些基本但救命的手術,如剖腹生產,將可以在該區進行,而不用轉介到相距一小時車程的喀布爾中央醫院。

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工作隊進行一萬五千次診症(二零零九年十月只有五千五百次診症),當中包括一千二百宗急症。剛啟用的傷口包紮室亦已經進行約三百次包紮。產房進行三百三十次分娩、六百次產前檢查及三百次家庭計劃輔導。一個全新的門診部將於短期內啟用,剩餘的空間則會用來擴建住院部。

赫爾曼德省拉什卡爾加的布斯醫院︰
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無國界醫生亦開始在赫爾曼德省省會拉什卡爾加的布斯醫院工作。該地區有約一百萬名居民最受持續的衝突所影響。

阿富汗南部只有兩所轉介醫院可以運作,布斯醫院是其中之一,另一所則位於鄰近的坎大哈省(Kandahar),由國際紅十字會支援。布斯醫院以往每月為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名病人提供服務,目前每月為約一千二百名病人提供治療。該醫院有一百四十五張病床,包括婦產科、兒科、外科、深切治療部、住院服務、隔離病房及急症室。無國界醫生亦有參與其他設施的重修,訂定消毒和衛生的工作守則,以及為住院病人及其家屬提供每日兩餐膳食。

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婦產部有約二百四十宗分娩個案,原因之一是處理剖腹生產及難產個案的能力都已提升。婦產部亦自二零零九年十一月開始,提供產前護理、產後護理及家庭計劃輔導。於十月份,共提供二百次產前護理、三十次產後護理及約一百次家庭計劃輔導。

自二零一零年一月,外科手術個案(包括剖腹生產)數目增加近一倍。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共進行了一百三十台外科手術及二十台剖腹生產。

佔病人總數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兒科病房,最近的病床使用率達百分之一百五十,這代表著部分病床需要設置在通風的走廊,病人的私隱受到一定影響。兒科病房於二零一零年九月擴建完成,新增十六張病床,使包括一般兒科部、營養治療中心及一個新的深切治療部的兒科部門增至三十張病床。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共治療了二百五十宗兒科個案,當中包括四十個初生嬰兒。

急症室服務亦有所提升,由於暴力創傷和因戰事而受傷的個案持續增加,急症室目前有一名醫生和護士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負責穩定病人情況,然後病人會被轉介到其他部門接受專科護理。自急症室於二零一零年五月開啓用後,約二萬名病人接受了治療,當中百分之十為嚴重個案。僅是十月份,就有四千二百五十一宗個案。

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的工作完全依靠公眾捐款,不接受任何政府的資助。於二零一一年,無國界醫生將會擴展其工作到其他受衝突所影響的省份。

地點
阿富汗
議題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