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需要調整疫苗以改善效果

輪狀病毒是非洲其中一個導致致命腹瀉的重要原因,但可用的疫苗可能沒有作最佳的調整以應付當地的需要。無國界醫生傳染病研究中心(Epicentre)和其他非洲研究員,在第七屆非洲輪狀病毒研討會中發表的研究,進一步增加這個說法的證據。

無國界醫生傳染病研究中心傳染病學家佩奇醫生(Dr. Anne-Laure PAGE)說:「疫苗研發人員沒有考慮到,最受輪狀病毒引致的腹瀉疾病和死亡所影響地區的整體情況。這項研究與其他愈來愈多的研究都突出了,有需要在疫苗研發時,確保疫苗能有效地應對發展中國家的需要。」

這項研究包括尼日爾(Niger)超過一萬名嚴重腹瀉兒童的兩年監察數據。研究收集所有患有腹瀉,並出現中度或嚴重脫水的五歲以下兒童的糞便樣本,並以快速測試檢測輪狀病毒。數據證實輪狀病毒是非洲導致嚴重腹瀉的重要原因,30.4%的個案與輪狀病毒有關。然而,研究中最普遍的輪狀病毒基因型沒有被納入現有兩種預防疫苗中(葛蘭素(GSK)的Rotarix和默克(Merck)的RotaTeq)。

這兩種可用的輪狀病毒疫苗是在發達國家研發和測試,在這些國家的防止嚴重腹瀉成功率達90%,但在非洲和亞洲國家估計只有50%至60%。現有疫苗的體積也龐大,而且在室溫下的保存期有限,使疫苗更加不適合在缺乏足夠冷凍設施的發展中國家使用。

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運動疫苗政策顧問埃爾德(Kate ELDER)表示:「目前,疫苗主要是為發達國家研發,後期才在非洲和亞洲使用,但未必會按當地環境而調整疫苗。我們需要改變疫苗研發的模式,在研發的初期就已經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別需要。」

無國界醫生傳染病研究中心的研究進一步證明,全球免疫工作的優次應放到為發展中國家和無國界醫生有項目的環境,研發更佳調整的疫苗。

烏干達的一項研突正透過為廣泛年齡層人士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PCV),以取代為幼童接種三劑疫苗,以協助脆弱人群應對肺炎鏈球菌疾病。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就向受危機影響人群使用肺炎鏈球菌疫苗,作出建議或制定全球政策。這項研究的結果除了可以應用在危機中,或亦可應用到長期項目中。

無國界醫生傳染病研究中心在乍得進行另一項研究,使用彈性的冷鏈來保存破傷風疫苗。因為在偏遠和郊區環境為兒童接種疫苗,保持疫苗冷凍是的重大物流限制。

埃爾德說:「事實上,現有可用的疫苗都難以在最受影響的地區使用,導致每年有2,200萬新生嬰兒無法獲得基本的疫苗接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