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吉斯吹襲緬甸後的一個月:希望與絕望並存

無國界醫生是最早為受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影響的緬甸災民提供大規模援助的組織之一。風暴吹襲伊洛瓦底省三角洲已過去了一個月,然而,無國界醫生發現有些村莊,倖存者的生活環境仍然相當惡劣,也沒有得到任何重要的幫助。

五月三日星期六早上,目睹納爾吉斯在過去幾小時內造成的破環,仰光的居民都覺得難以置信:大樹被連根拔起、樹枝成堆擋住了街道、屋頂被倒下的樹幹和電線桿壓壞、牆壁被洪水沖倒。作為緬甸的前首都,仰光從未經歷過如此具有破壞力的自然災害。然而,在城市的貧困郊區和伊洛瓦底省三角洲南部更遠的地方,暴風造成的破壞更為嚴重。通訊被中斷,但被過濾過的僅有的消息全都是關於災難的。

無國界醫生緬甸項目總管史密蒂斯(Frank Smithuis)回憶說:「我們在星期一派出第一支救援隊伍到三角洲的勃生,隨即在第二天向南部更遠的災民提供緊急救援。」幸虧有緬甸的當地員工即時行動,無國界醫生才能夠第一時間大規模地為災民提供援助。二百五十名當地醫生、護士和後勤人員迅速在三角洲的博加萊(Bogale)、拉布它(Labutta)、額布多(Ngapudaw)、巴邦(Pyapon)開展工作。救援隊伍乘船從一個村莊到達另一個村莊,帶來了糧食、帳篷、食水、衛生物資,並為數百災民診症。一名在風暴後首兩周於三角洲西部的額布多(Ngapudaw)工作、二十七歲的緬甸醫生說:「從我們下船那一刻開始,村民們都過來幫忙。他們幫我們找房子以便診症和安放物資。我們看到了很多病人有壓力症狀、四肢疼痛和高血壓,尤其在一些遭到大範圍破壞、許多人被洪水淹沒的村莊,現象更為嚴重。」

第一批救援物資是在當地採購的,顯然地,是次救援需要運送大量的食物和設備。五月十二日,一架無國界醫生貨機抵達仰光,隨後還有四架貨機陸續抵達,共載有五百噸營養治療食品、建棲息地所需的塑膠帆布、蚊帳、水泵、處理食水的設備等。這些物資被放上卡車運到三角洲地區,大部分通過船隻分發到受災村莊。

無國界醫生隊伍逐漸進入三角洲的南部中心地區。這些偏遠地區和島嶼只能靠小船或步行進入。那裏的村落基本上已蕩然無存,倖存者也在難以想像的惡劣環境下生活著。無國界醫生項目統籌祖亞(Emmanuel Goue),剛從距博加萊(Bogale)以南五個小時船程的塞桑(Setsan)回來,他把那裏描述為「被完全摧毀」。他說:「風暴期間的一個巨浪把那裏夷為平地,九成的房屋被破壞,包括眾多兒童和老人在內的兩萬一千人無處容身,四周只有一片爛泥。所有東西都被破壞,足足一個月,他們沒有得到任何的救助。」

進入災區救援的問題

這次災難的規模類似於二零零四年南亞海嘯,像這類的救援行動中,無國界醫生通常會派大量經驗豐富的國際救援人員參與救援,如醫生、緊急協調員、水利衛生專家等。然而,緬甸官方在災後初期設立的限制,阻礙了這些外國專家在暴風後的首三周進入三角洲工作。例如,在博加萊鎮(Bogale),無國界醫生國際救援人員被允許進入 該鎮的周邊地區,卻不能開展工作。無國界醫生雖然能夠安排當地員工展開工作,但仍堅持需要更多的國際救援人員進入災區救援。

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抵達仰光,並於五月二十三日宣佈緬甸政府已同意允許國際救援人員不受阻礙地進入三角洲的前幾天,無國界醫生實際上已得到官方的許可,讓八名國際救援人員進入三角洲開展工作。史密蒂斯(Frank Smithuis)說:「這是第一步,但顯然並不足夠。受災範圍如此之大,我們需要更多的專家參與救援。我們的當地員工非常能幹,但是他們缺乏緊急救援的經驗。他們已經做得非常好,但是仍需要專家為他們提供支援。」國際救援人員的參加同時也保證了救援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災難發生後一個月,更多的無國界醫生國際救援人員才陸續獲得旅遊簽證。

無國界醫生醫療人員在過去一個月裏提供了超過一萬七千宗診症,五月份的最後一星期,平均每天更有五百宗診症。最初,超過一半的病人都是在風暴中受傷,但是很快他們便出現由於生活環境惡劣而導致的疾病。一些無國界醫生隊伍遇到了大量的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的病例,這些疾病都是由於缺乏清潔食水和棲身之所、暴露在五月份的持續大雨下所致。無國界醫生仰光醫療統籌高斯加露花說:「在很多地區,尤其是高死亡率的地方,我們看到了愈來愈多人出現精神問題。有些人再也不能說話,其他人則因為痛失摯愛而變得非常憂鬱。在未來幾周裏,我們的精神健康治療人員會嘗試為患者提供創傷諮詢和心理-社會支援。」在為期三個月的救援中,無國界醫生期望以平均每天提供五百宗診症的速率,共提供五萬宗診症。部分病人離開時會接受訪問,看看他們對所接受的治療是否滿意。無國界醫生旨在於任何疫症爆發報告發出後的二十四小時內作出回應,並保證任何有嚴重健康問題的病人能被轉介到二級醫療機構。

到目前為止,無國界醫生於三角區的三十六所流動診所中,沒有接收到疫症爆發或出現營養不良情況的報告。

救援行動開展四周後,食物、臨時棲息地、清潔食水仍然是災民最大的需要。糧食物資的提供遠遠不足,因為專責提供糧食的組織並未能夠建立恰當的分發途徑,而且在很多地區,人們根本沒有得到足夠賴以生存的物資。數以萬計的災民眼看著他們的房屋被摧毀、失去所有財產和儲糧,只能依靠外來的援助。只要是可能到達的地方,無國界醫生都每家每戶詢問他們的需要,並直接向他們提供食物和救援設備。無國界醫生在其工作地方的目標是為每個家庭每天提供兩公斤大米,五百克豆類、食油和食鹽。無國界醫生每次探訪都利用村落的家庭名單,以保證人們能得到正確的供給分量,由村代表簽字確定分發結束。流離失所的家庭被遷離他們棲身的學校和寺院,現正居住在由政府設立、位於主要城區中心周邊的擁擠的營地,或者回到他們的村莊,然而這些村莊都缺乏足夠的援助。

無國界醫生於仰光的緊急項目統籌荷德(Vincent Hoedt)說:「這次大型的行動仍然是我們的最大挑戰。」他還說:「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有太多的人需要援助,有無法想像的大量物資需要處理,這些物資從仰光運到、裝載、卸載、分發和核算。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挑戰在於要讓這個龐大的救援巨輪順利運作。」

儘管最初進入災區時受到限制,無國界醫生到今天為止已為三十萬名納爾吉斯風暴的災民提供援助。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緊急情況遠遠沒有結束。

剛於五月底到達緬甸評估災情的無國界醫生行動總監凱恒金(Arjan Hehenkamp)說: 「我們真誠地希望聯合國和其他國際機構能夠迅速到達受災地區,並大量增加糧食和救援力度。數以萬計的災民活在水深火熱的情況下,我們急需把救生索拋到他們手中,尤其是那些身處三角洲南部偏遠地區的人。」

自五月五日起,無國界醫生已分發:
一千二百五十噸米
四百一十噸黃豆
十九萬升食油
七十噸罐頭魚
一千四百斤鹽
十二萬五千包高熱量餅乾和營養治療食品
十二萬張塑膠帆布
二萬張蚊帳
四萬八千個塑料水桶
三千張被
一萬六千五百塊肥皂

 

地點
2008
議題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