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仍需要更多大型救援行動

五月二日,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吹襲緬甸大部分地區,風暴立即為當地造成大規模的破壞。洪水把居民及他們的財產全都沖走。在伊洛瓦底省三角洲(Irawaddy Delta),數以萬計居民死亡,大量居民無家可歸。

倖存者現棲息於戶外帳篷,或未被破壞的建築物中。經歷近年其中一個最嚴重的天災後,災民急需棲身之處、可以飲用及洗滌的的清水、糧食、醫療護理及心理支援。

但給予倖存者的救援工作進度緩慢。風災造成的破壞,令救援人員難以進入伊洛瓦底省三角洲,而當地政府亦阻撓國際救援人員及專家進入該國。

無國界醫生在風災前已在緬甸工作。無國界醫生緬甸項目主管史密蒂斯(Frank Smithuis)表示,這就是無國界醫生可以在災後立即回應部分救援需要的原因。

無國界醫生緬甸項目主管史密蒂斯:「我們有大約二百名當地人員在拉布他(Labutta),我們的救援工作一直都是向災民派發大米,安排潔淨的食水,提供棲身之所,治理外傷、發燒及腹瀉的病人。」

無國界醫生增派的工作人員,已經抵達伊洛瓦底省三角洲參與救援工作。史密蒂表示我們的流動救援隊為災民提供緊急醫療服務,並分發糧食及救援物資。

無國界醫生已運送一百九十噸緊急救援物資到緬甸。另外,無國界醫生亦調配在緬甸的物資儲備,並於當地採購約二百噸物資。

將救援物資運到伊洛瓦底省三角洲,送到災民手中,是後勤工作的重大挑戰。現時,救援物資的運送由身處緬甸最大城市仰光,最具經驗的緊急救援人員監督。

救援工作的重點是幫助災民現時的生活,並預防可能出現的災難,如傳染病的爆發。

無國界醫生緬甸項目主管史密蒂斯:「我們最擔心的是往後的日子,災民沒有棲身之所,沒有大米,以及食水的問題。不潔的食水可能引致腹瀉的爆發。」

地點
2008
議題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