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赫爾曼德省首府醫院門庭冷落

無國界醫生離開阿富汗五年後,已重返該國展開工作。無國界醫生比利時總幹事施托康(Christopher STOKES)在阿富汗有豐富工作經驗,他早前剛到過當地評估無國界醫生的項目。

他在下面文章中解釋,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的工作為何必須建基於三大支柱──提供免費醫療護理、不接受任何政府資助,以及強制醫院範圍內不得有武器。

阿富汗的多項健康指標,均排名全球最低。在赫爾曼德這樣的省份,戰爭噪音晝夜轟鳴──晚間直升機頻繁出動、遠處傳來的槍炮聲火箭炮聲清晰可聞。在這種環境之下,平凡不過的健康問題也會惡化成急症,因為村民若要從村落前往城鎮求醫,路上非常危險,很多地方更是無法通行。

無國界醫生剛剛開始在赫爾曼德省首府拉什卡爾加的一家醫院工作。這是整個省內唯一仍能運作的公立綜合性醫院,該院過去幾年間一直獲得大量的外國援助。然而當我走過一間又一間病房,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竟沒有多少病人。總括來說,僅約三分之一的病床躺著病人。就在我們巡視的那一個早上,這擁有一百二十四張病床的醫院,只住上四十個病人。

究竟為何病人這麼少?事實上,若論這醫院的質素,充其量只有部分服務尚算可以。大部分醫護人員只在上午上班,下午時分便都往各自的私家診所去了;醫院裡的醫療程序多已過時,藥物處方例行過量,例如有時用一種抗生素應已足夠,卻處方了七種給病人。然後是藥費問題:雖然診症免費,但病人經常被要求到私營的藥房買藥。各種費用足以令貧窮家庭望而卻步,更何況還要算上他們到醫院的交通費。即使病人負擔得起,買到的藥物也可能是劣質的,甚或是假藥。

醫院尚未全面運作,倒滿滿擺放著許多捐送來的先進醫療器械。來自歐洲和中國的數碼X光機、化驗室儀器、外科手術設備和無影燈,堆積在醫院地庫裡,很多甚至仍未拆封。這些都是各國政府透過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nter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ce Force, ISAF)的省級重建隊伍所捐贈,又或是通過直接的雙邊援助的物資。各種器械通常都只伴隨很簡陋的使用說明。

我在醫院視察期間,有個患麻疹的小孩被送進來。他母親告訴我們,她村子裡至少有八個小孩都有類似的症狀。麻疹是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缺乏治療可以致命。這個小孩因為出現併發症,一整夜需要氧氣輔助呼吸。唯一能夠正常運作的氧氣機給放在躺有其他病童的病房裡。讓麻疹患者入住那個病房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儘管如此,這孩子還是被安排到那兒。而同一天,我們點算到最少有六部流動氧氣機就塵封在地庫裡。

這小孩是衝突的受害者,他經受的苦難概述了這戰爭的禍害:只因生於疫苗覆蓋率極低的戰亂地區,他患上了一種很容易預防的傳染病;當母親的沒有選擇,不得不等到孩子病得幾乎再也不能耽擱下去才冒險前來拉什卡爾加求醫;而醫院儘管八年以來不斷地接收各國政府捐贈以及各方「傾卸式」送出的醫療設備,卻仍未準備妥善去接收及診治病人。

較早前,一名因爆炸受傷的孕婦終於在四十八小時之後成功來到拉什卡爾加求醫。彈片穿破了子宮,也傷及胎兒。婦人保住了性命,誕下嬰兒,可是嬰兒最後因細菌感染死去。倘若能夠快一點送院救治,或許兩母子的生命都可以挽救過來。

二零零四年,我們五名同事在阿富汗被殺害,無國界醫生隨即離開該國幾近五年。這次重返阿富汗,無國界醫生謹慎地衡量了風險和需要之後而作出的。我們的唯一目標,是援助最需要醫療的人,盡可能幫助最多的人在衝突中存活過來。為了得到參戰各方的接納,一個非政府的、從事醫療人道工作的組織,必須向各方展示並清楚傳達自己的不偏不倚和獨立性。對無國界醫生而言,這就是說,我們選擇不接受任何政府資助我方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工作,也不接受任何勢力試圖控制或指揮我們。

軍隊、重建與發展,以及人道工作這三種性質不同的活動,它們之間的分別曾經十分清晰,現在卻變得非常混淆。目前,所有的援助行動,包括由軍隊執行用以爭取民心的措施,都被標簽為「人道行動」。這當中最重要的分別,就是嚴格的人道組織如無國界醫生,會單單基於醫療需要而提供即時、救命的護理,不帶任何其他目的。現今確有實際需要,必須搞清楚箇中分別。為什麽?因為人道組織如無國界醫生,應當力求幫助有需要的人群,不管那些人是住在哪個地區,也不管當地正在進行甚麼戰事。一個組織(姑勿論其政治取態為何)若透過接受資助或其他方式而跟參戰某一方聯成一線,便不會也不能做到這一點。其次,選擇站到某一邊之後,往往便得依靠武裝保護,這又可能導致組織或它們支援的設施成為另一方的軍事襲擊目標。

現時在赫爾曼德省的許多醫療設施,經已獲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修復,並有北約和阿富汗部隊巡邏保衛。這些設施都被武裝反對組織視為軍事目標。與此同時,由當地獨立的非政府組織運作的診所,卻往往給刻意地任其破爛失修,以免被看作與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支援的醫療設施有聯繫。然而這些診所又常遭國際安全援助部隊誤以為是反對勢力的藏匿地點。結果是一眾診所自身成了戰場,危及病人的安全,使傷病者更不願意前來求醫。

無國界醫生要重新在阿富汗開展項目,首先得令我們工作的醫院「去軍事化」,嚴厲執行在醫療設施內不得有武器這一政策。我們要求所有人等,包括警察、聯軍、武裝反對派系,於進入醫院之前都要在門口放下槍械。

除了在赫爾曼德省的拉什卡爾加醫院,我們也開始在首都喀布爾以東一個城鎮的醫院裡工作。當地因大批阿富汗難民從巴基斯坦回國,加上逃避阿富汗東部省份戰事的流離失所者湧來,而導致人口激增。儘管需要援助,醫療服務覆蓋範圍亦很低,但是,因為從使用援助對抗動亂這政策來看,該地區並非關注重點,是以一直為衆援助機構所忽略。現在,大部分的援助金都預留給了喀布爾的大型基建項目,只有少數的國際援助金可用於即時的援助。

在我們工作的這兩間醫院裡,都有由阿富汗人和外籍人員組成的無國界醫生醫療隊。我們的目的是提供具素質又費用全免、兼使用有效藥物的救傷扶危的醫療護理,亦包括婦産科、兒科、外科和急症室等全面服務。與駐院醫護人員的合作,關鍵是雙方同意採用最佳的醫療程序,並優先把醫療服務從每天上午數小時改為二十四小時運作。無國界醫生會於二零一零年爭取把支援擴展至其他省份的醫院和鄉村醫療中心,但在當前危險的環境下,預料進展將會緩慢。

在今天的阿富汗,沒有足夠的組織去獨立評估戰爭地區人民的需要,以及作出回應。在赫爾曼德省這等地方,傷病者獲得醫療護理的機會極度有限。顯然,為達致政治、而不是人道目的而提供的援助,有其局限:它可以令醫院地庫充塞著昂貴的醫療設備,卻無法讓醫院的床位滿滿的住上來自交戰地區極需要治療的病人。

撰文︰無國界醫生比利時部總幹事施托康(Christopher STOKES)

地點
阿富汗
議題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