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香港外科醫生前往戰區 提升團隊創傷手術能力

香港外科醫生高志昌服務無國界醫生,曾在9個國家參與15個項目的工作。各地環境和挑戰各異,但都會有著同樣問題:戰亂頻仍令社區難以應付龐大的外科醫療需求。從2020年11月到2021年2月,高醫生前往也門穆哈(Mocha)工作,在無國界醫生新開設的緊急外科中心裡,協助提升團隊的手術能力。

 

穆哈是紅海一個古老的港口城市,毗鄰衝突前線,所以約有80%的手術都和創傷有關,當中包括槍傷和交通意外造成的傷害。因為當地醫療服務有限,無國界醫生緊急外科中心也治療急需搶救的病人,例如出現分娩併發症的產婦和患有急性腹部病症的病人。

在無國界醫生的醫院裡,我和四位也門外科醫生和九位醫生一同工作。醫院接收大量創傷病人,於是他們在我指導期間獲取不少經驗,創傷手術的技術得以提升。

我主要負責評估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並提出其他適用甚至效果更好的外科技術建議。這項工作牽涉各項外科專業範疇,包括創傷、腹部、胸部、骨科、血管、泌尿、產科和婦科手術。大家或者會很驚訝,在無國界醫生開展項目的地方,我們需涵蓋多種不同的手術。

各地具備的醫療技術和專業知識水平各異。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某些國家,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太少,難以應付龐大的醫療需求。相比之下,中東國家卻有不少優秀的工作人員可以和我們合作。

然而當地戰亂頻仍,限制了醫護人員學習及發展新技術的機會,然而這個過程卻是必不可少。由於當地嚴重缺乏醫療培訓的機會,所以我和其他派往當地的救援人員都會向當地同事分享知識和經驗,協助他們提升手術能力。這項職責非常重要,但很少有人談及。來自香港的我相信香港的外科醫生有能力傳授專業知識,因為我們有幸在這裡習得高水平的外科技術。我們可以支援衝突地區的同事,讓他們有信心地自行營運醫院。

我們致力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而為同事提供訓練、舉辦研討會和作出指導,從而改良技術,能令我們的團隊協助更多身處危困的病人。在穆哈的三個月裡,我盡可能就每個範疇,包括傷口重建手術,和同事分享知識和經驗,過程非常融洽。

他們對傷口重建手術可謂完全陌生,所以需要接受更有系統的訓練。培訓結束後,他們便開始練習皮瓣手術。這項手術通常用於修復外傷遺留的缺陷。我在那裡工作期間,團隊為42位病人進行了45次皮瓣手術。手術效果良好,不但縮短病人住院時間,覆診次數也有所減少。由於傷口癒合情況良好,所以很多病人毋須截肢,畢竟截肢會嚴重影響病人和親友的心理健康。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大量創傷病人,引入這項手術對醫院的幫助良多。外科醫生掌握這門新技術,不僅可以救助病人,更能建立專業聲望。

我們還為團隊引進識別腹腔和胸腔創傷出血的超聲波診斷,在外科我們稱之為創傷超聲波擴展重點評估(簡稱eFAST)。在人道救援的外科環境裡,假如傷者受到重大創傷,應用這項技術有助我們為創傷患者作更適切的診斷和護理;另外,我們也把這項技術介紹給醫生,特別是急症室醫生,因為他們負責為創傷患者作初步評估。

作為外科醫生,我也分享對傷口護理的看法。由於醫院病人大多需要接受持續傷口護理,所以團隊必須提供最佳的護理,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皮膚破裂。

另一方面,護士也需要學習新知識。各大病房(手術室、門診、住院等)都有員工為接受皮瓣手術的病人提供護理,我們和他們緊密合作。除了講解理論,一有時間我便會從旁協助他們的病人日常護理。

 

能在短時間內向同事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令他們都有所得著,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因為在連年戰火和衝突中照顧當地民眾和社區的,正正是這群緊守崗位的醫護人員。

地點
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