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父母心聲

香港骨科醫生唐頴思
 
7月12日上午九時,在巴勒斯坦加沙北部的回歸醫院。電梯門在三樓打開,一名戴著黑色面紗的母親衝入護士站,要求我們即時替她的兒子穆罕默德看病。
 
我翻查穆罕默德的醫療紀錄,他今年16歲,5月14日因嘗試越過用來分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圍欄而脛骨中槍。穆罕默德已接受緊急清創手術,骨折的部位亦已用石膏固定,覆診日期訂在兩天後。為何他的媽媽這麼緊張,要求我們馬上為他診治呢?
 
穆罕默德的媽媽揭起她的面紗,露出一對水汪汪的藍眼睛——那是我喜愛的藍寶石色,但雙目卻空洞無神。穆罕默德的媽媽說:「請你們幫幫我的兒子,我一個月前已因戰爭失去了長子,我不能再失去剩下的兒子。」
 
看著這位憂心忡忡的媽媽,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Quietes ! 」我以有限的阿拉伯語向她問好,再託傳譯員向她解釋穆罕默德沒有甚麼問題,可以依照原定安排於兩天後才覆診。
 
兩天後,我在門診診所看穆罕默德。他骨折的部位開始癒合,可以安排拆除石膏和物理治療。他的媽媽終於露出微笑,用阿拉伯語說了聲「Shukrun!」,即感謝的意思。
 
在加沙地帶,我們難以獲得合適和穩固的脛骨手術鋼板,而手術室的衞生條件亦不符合無國界醫生對骨科內在固定手術的標準,故我們難以為穆罕默德進行相關手術,亦難以移除石膏,讓他的關節能盡早移動。日後穆罕默德的脛骨即使癒合,關節也有機會提早老化,即坊間所指的「生骨刺」。穆罕默德的康復過程會很漫長,他可能要長期面對膝關節痛,甚至影響工作能力。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不僅對青年人造成肉體上的傷害,他們的父母亦憂慮不已,亦會對整個家庭帶來財政負擔。
 
 
 
 
石膏固定脛骨骨折©Jennifer Tong
 
 
在回歸醫院內科病房,三號床位曾接收一名18歲青年。7月5日,他在分隔以巴的圍欄中槍,左股骨開放性骨折,要放置外固定支架和接受傷口清創手術。手術過程順利,但他的傷口每隔兩天就要換藥(處理槍傷時,由子彈或尖銳碎片造成的傷口嚴重污染,加上大範圍組織損傷,故傷口未清理乾淨前不宜封閉。)。
 
這個年青傷者的媽媽是當地一間醫院的放射科顧問醫生,每天也在醫治因以巴衝突而受傷的人。她說:「我已多次勸他不要去圍欄那邊。」不幸地,兒子最終成了她的病人。
 
這個青年一家住在一幢大廈的四樓。由於他骨折,只能進行非負重的訓練練習步行,上落狹窄的樓梯會有危險,所以媽媽安排他暫住在地下的親戚家中。他每隔兩天便要到醫院清洗傷口,每次清洗他都感到痛楚。
 
相信母親每次聽到兒子在清洗傷口時的哭聲,眼淚在心裡流。這位青年的媽媽未能免卻兒子受傷,又不能大聲指責受了傷的他。每天我們忙碌地醫治傷者,那有誰能夠安撫這些承受著極大壓力、卻又無助的父母呢?
 
 
 
\

固定股骨骨折的外在肢架 ©Jennifer Tong

 

衝突中的傷者大多是16至30歲。傷在兒身,痛在娘心,傷者的父母同樣心靈受創,甚至整個家庭失去希望。
 
-----------------------------------
巴勒斯坦加沙的「回歸大遊行」,遭以色列軍方使用致命的武力驅散。無國界醫生自開始以來一直處於緊急應對行動的最前方,提供手術服務和術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