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愛滋病治療里程碑:無國界醫生向衛生部門交接仰光愛滋病項目

26年來,無國界醫生都是在緬甸提供愛滋病治療的主要組織之一,現可全面將其在仰光的愛滋病項目交接予衛生和體育部(MOHS)屬下的國家愛滋病項目(NAP)。
 
無國界醫生自1992年在緬甸工作至今,是首個進入緬甸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4年,無國界醫生開始在仰光提供愛滋病護理和健康教育,以及經由性接觸傳染疾病的篩查和治療。2002年,無國界醫生成爲該國首個提供抗愛滋病毒治療(ARV)的組織,並管理全國最大型的愛滋病治療項目。無國界醫生在仰光永盛(Insein)和打基達(Thakata)的診所共治療超過17,000名病人,其中多人從該國其他地方前來接受治療。無國界醫生位於永盛的診所於2019年6月關閉,打基達診所於2020年6月底關閉,並分階段把愛滋病毒治療的工作與緬甸當局交接。
 
項目交接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也全因現時緬甸的國家愛滋病項目能爲愛滋病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療。有賴前線救援人員的努力,讓無國界醫生能爲國家愛滋病項目的分散治療進程作出重要貢獻。近年來,隨著國家愛滋病項目、國家結核病項目的規模擴大,無國界醫生能將國家愛滋病項目的病人轉介到離家更近的診所。這種將病人分散到各地治療點的護理模式,對確保病人能獲得並繼續治療十分重要。
 
曾在打基達診所擔任同伴互助組主任的昂(Zarni Aung)指:「無國界醫生在這裡開展愛滋病項目前,愛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很艱難,他們不被視爲社會的一分子、被家人排斥、不能跟他人在同桌共餐、去茶館被騷擾,有時甚至被攻擊。在診所裏,病人不僅得到藥物,也得到了作爲人的尊嚴。」
 
診所經理亞達娜(Soe Yadanar)在無國界醫生愛滋病項目工作20年,她認爲無國界醫生以人爲中心的工作方式令這些診所很特別。她說:「那些病況嚴重而無法領取藥物的病人,會通過我們的家庭護理模式,在家中接受藥物和其他支援物品,如衛生用品和食物。」
 
愛滋病病人還接受了結核病、耐多藥結核病、肺炎、丙型肝炎和腦膜炎等機會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治療,並全部在同一間診所進行。這些綜合護理有助病人堅持治療,也有助防止愛滋病毒和其他疾病傳播。無國界醫生將繼續推動爲其他愛滋病毒感染者提供綜合護理。
 
無國界醫生也是緬甸第一個將心理社會支援納入愛滋病治療的組織,並主張把心理社會支援納入國家愛滋病項目護理模式。病人在診斷前後都會接受個人和小組輔導,而同伴互助組則爲愛滋病或結核病病人提供安全空間互相認識,彼此建立連繫並互相支持。吞(U Tint Tun)是接受無國界醫生護理長達15年的愛滋病病人,他說:「確診時我只想死,但工作人員的鼓勵改變了我的想法,我感到真正的溫暖。」
 
雖然無國界醫生的診所現已關閉,但同伴互助組的成功,令病人自發地建立小組互相支持。昂說:「心理社會支援活動幫助許多病人重獲精神上的力量,相信自己,互相支持,成爲各自社區中積極和自豪的一員。」
 
吳(Ko Kyaw-Soe-Oo)是打基達診所的最後一名病人。他是一名計程車司機,2011年起接受無國界醫生的治療。他說:「診所的所有工作人員,就連接待處職員,都像是我的家人。他們拯救了我的生命,我永遠感激他們。」
 
無國界醫生將繼續與國家愛滋病項目合作,推動經改進後的治療模式,協助提高分散治療模式的標準,分散治療計劃於2023年完成。我們在該國其他地區,包括撣邦(Shan)、克欽邦(Kachin)和若開邦(Rakhine),以及納加(Naga)和德林達依(Thaninthariyi)地區的項目如常運作,同時正將愛滋病病人交接予國家愛滋病項目。
地點
緬甸
議題
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