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懸一線:亟需支援的羅興亞人

在緬甸全國各地,1,860萬人正掙扎求存,難獲醫療護理等基本需求。緬甸的人道局勢正迅速惡化,但國際社會卻無所作為,將注意力置於別處。

作為一名人道工作者,我目睹過衝突和大規模流離失所對非洲和中東帶來的危機。然而,最近到訪緬甸時的所見所聞更觸目驚心,該國的人道危機正迅速加劇。由於內戰不斷升級,現時該國大片地區都已陷入混亂,三分之一的人口急需緊急人道援助,300萬人為逃離受暴力尋求安全而被迫流離失所。正如一位緬甸公民對無國界醫生所說:「數千人試圖撤離,但許多人仍非死即傷,暴力仍持續不斷。」今年8月初,我們在孟加拉的團隊接收的羅興亞人越來越多,四成傷者為婦女和兒童,他們因面臨暴力而再次被迫逃離緬甸。

在若開邦拉代當(Rathedaung)的流離失所者營地。(拍攝於2023年)© Zoe Bennell/MSF

無國界醫生在緬甸提供醫療人道援助已超過30年,當中包括基本醫療護理到愛滋病治療再到心理治療。2021年軍事接管後,我們在當地的團隊目睹數千名專業醫護人員離職後,日益加劇的衝突對公共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和暴力問題,以及行政障礙阻礙了物資運送和提供人道援助,這進一步限制了該國的醫療護理供應。

在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無國界醫生支援現時在緬甸唯一運作中的結核病醫院,該國近五成的耐藥結核病人均在這裏接受治療。然而,當局對人道援助的限制嚴重影響了該醫院照常運作的能力。醫院的一些病房已關閉,設備也未經更換。無國界醫生也關注北方撣邦(Shan)和克欽邦(Kachin)的結核病及愛滋病人的處境,由於這些病人的治療有任何中斷都或會導致耐藥性和/或病情惡化,他們已被移交予國家結核病計劃救治。

無國界醫生在克欽邦的愛滋病診所。(拍攝於2021年)© Ben Small/MSF

在仰光,我遇到了來自羅興亞族社區的無國界醫生義工,他們為躲避若開邦布迪當(Buthidaung)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已徒步走了數天。平民被捲入衝突之中,被流彈擊中,遭到或有針對性、或無差別的攻擊,他們的房屋和財物被四處蔓延的大火所摧毀。他們大部分人不得不一再逃離,而男性則擔心被交戰各方強行徵兵。截至2024年8月10日,無國界醫生在孟加拉的團隊治療了50名受戰傷的羅興亞人,其中包括18名來自緬甸的兒童。暴力造成的受傷人數激增,包括迫擊炮彈傷和槍傷,顯示若開邦的人道危機正在惡化。

自2023年底以來,若開邦、克欽邦和撣邦的暴力衝突升級,嚴重影響了無國界醫生的醫療工作。4月,我們在若開邦布迪當的辦事處和藥房被燒毀,其中的救命藥物也同樣被毀。2022年11月達成的持續一年的停火協定破裂,導致組織在若開邦的每月門診數目大幅減少,從2023年9月的6,684人次驟降至2024年3月的僅81人。2023年以來,我們亦察覺到孕婦和新生兒死亡人數不斷增加,意味存在多重醫療護理障礙。

布迪當(Buthidaung)地區的衝突加劇,摧毀了包括無國界醫生辦事處在內的房屋和建築物,無國界醫生在布迪當的辦事處被燒毀。(拍攝於2024年4月)© MSF

與許多其他人道組織一樣,由於當局規定的各種行動限制,無國界醫生無法為民族武裝團體控制地區的人們提供基本醫療護理。

無國界醫生曾在若開邦運營25間流動診所,但因衝突緣故這些工作大送分已暫停了8個月。在我到訪實兌(Sittwe)之時,組織團隊剛剛獲得可前往至少一個地區的旅行許可證,因此能夠接觸到一些病人。數百人來到我們的診所尋求基本的醫療護理,其中包括來自羅興亞和若開邦社區的孕婦。重啟工作對於龐大的醫療需求而言,仍是杯水車薪。然而,若開邦和該國其他地區尚有更大的醫療和人道需求未獲應對。

在普世的醫療道德和提供人道援助的權利下,無國界醫生保持中立和不偏不倚。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充分且不受阻礙地提供急需的醫療護理。但我們如何在堅守原則的同時,向緬甸最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呢?

無國界醫生團隊在庫圖巴朗(Kutupalong)醫院為在緬甸和孟加拉邊境地區爆發的暴力事件中受傷的病人提供治療。© Jan Bohm/MSF

目前緬甸人道局勢的嚴峻程度前所未見。為使各人道組織重新接觸到需要幫助的人,日本、中國、印度以及泰國和其他東盟國家堅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是不可或缺。此外,衝突各方必須保護平民和醫療設施。緬甸人的痛苦不容忽視,1,800多萬緬甸人的基本需求(包括醫療護理)無法獲應對。


村田慎二郎(Shinjiro Murata)是無國界醫生日本辦公室總幹事。自2005年加入無國界醫生以來,他一直在多個組織的當地項目中工作,包括在敘利亞、南蘇丹和也門擔任項目總管。

地點
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