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產士

寫在這篇文章的今天(2022年10月),狂風驟雨,通訊系統傳播警報提示6級暴風,附近難民營山泥傾瀉,房屋倒塌。傍晚時分傳來巨響,是來自難民營的槍聲,大家彷彿已經都習慣了。

今日剛好是來到這裏滿一百日,回想到當初到埗,第一次看到難民營的境況、第一次踏入難民營進行作家訪的感受,仍深刻得彷如昨天。

很多羅興亞人來到這兒已經5年了,今日已有近100萬人在難民營內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之一。5年前這區域是森林,有大樹、大象和各種動植物。

香港助產士李芷殷
 
在南蘇丹馬班縣多羅難民營,無國界醫生是區內唯一提供免費婦產科醫療服務的組織,單在2018年6月及7月,每個月有250至280名婦女到無國界醫生在當地的醫院分娩。當地童婚問題嚴重,女士早於15、16歲時便會結婚、生兒育女。這些年輕婦女的身心發展都未成熟,要順利分娩和學懂照顧新生嬰兒都有一定難度。
 
尋找一個人存在的本質,永遠是對生活感到無趣或鬱悶的人們心中的課題。通過兩個惱人的專業資格執照考試之後,我發現自己陷入上述痛苦之中。
 
我以為在我長大的省內的其中一家醫院工作,可幫助我了解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但我完全錯了,那只給我很短暫的滿足。於是我展開另一個追尋,就是到大學裡教書。這工作帶給我滿足感。在教書空檔,我參加了國內幾個醫療救援任務,到受天災嚴重影響的地區為最有迫切需求的同胞提供援助。
早上六點四十五分:我的鬧鐘響起。房子裡沒有電,不過每天也會發生,我已經習慣在半漆黑中行走了。今早最煩惱的就是沒有水。我最少也要用飲用水來洗手了。我用媒氣壚煲水泡茶,並弄了一些麥片。我在仍然微涼的天台享用我的早餐。
Subscribe to RSS - 助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