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description of vau

藥廠和各國必須採取緊急行動,令更多人可獲得救命的治療 無國界醫生3月23日公開譴責,指2016年僅有4,800名耐藥結核病人獲得兩種更新、更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即使這些新藥已經上市四年。除了少數臨床試驗和愛心用藥計畫(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mes)之外,2016年只有469人接受了 delamanid 治療,4,300多人接受了 bedaquiline 的治療。這意味著不到5%有需求的人們獲得了這些藥物。而其他接受耐藥結核病治療的病人則繼續接受更舊的、毒性更高的療程,且舊療程對病人的治癒率僅有50%,並會造成從失聰到精神病等的嚴重副作用。 生產...
龐大的需求僅一小部分獲得應對 敘利亞六年戰爭中,殘酷的衝突所引發的複雜人道危機,令平民繼續受苦,痛苦更不斷加劇,上百萬人無法獲得基礎醫療護理。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無國界醫生重申,呼籲交戰各方允許援助進入敘利亞,為戰爭受害者提供醫療援助。 無國界醫生中東救援行動經理馬爾科(Pablo Marco)說:「衝突各方、鄰近國家和國際組織必須允許人道救援進入敘利亞,並且不應以此作為政治工具。」他續說:「他們亦必須允許那些需要醫療援助的人,進入能夠獲得專科治療的區域,並使醫護人員能夠接觸到病人。同時,他們亦須確保對先遣急救員、醫療人員和設施的保護。」 戰爭以及針對醫護人員和設施的襲擊,...
為患病新生兒而設的特別護理 一名八子之母在達什特巴爾切的新生兒部門抱著她患病的嬰孩。她的首七個孩子都在家出生。但現在無國界醫生提供免費孕產婦護理,所以她決定前來醫院。© Aurelie Baumel/MSF 無國界醫生最新的緊急產科及新生兒項目設於達什特巴爾切(Dasht-e-Barchi)醫院。該醫院在2014年11月開幕,座落喀布爾(Kabul)其中一個最貧困的社區之中。當地分娩數字在首年的運作近乎倍增。無國界醫生管理一間分娩病房、一間手術室、產後服務,以及一個專為患病和承受著健康風險的嬰兒而設的新生兒部;產前和產後護理則由阿富汗公共衛生部提供。 阿富汗的新生兒死亡率仍然高企,每1,...
無國界醫生在因位於阿布斯(Abs;台:阿卜斯醫院)的醫院被轟炸,從而撤離也門(台:葉門)北部員工的六個月後,重啟在薩達省(Sa'ada)海丹(Haydan)地區醫院的工作。 隨著阿布斯醫院在去年8月15日遭空襲釀成19死24傷,以及也門北部連串針對醫療設施的攻擊後,無國界醫生決定將大部分員工撤離哈杰省(Hajjah;台:哈佳)和薩達省。今年2月19日,一個無國界醫生隊伍重回海丹醫院工作。該山區近20萬人依賴海丹醫院提供的醫療護理。 無國界醫生駐也門代表阿布沙爾(Ghassan Abou Chaar)說:「也門的情況日益惡化,人們對醫療護理的需求不斷提升。」他續說:「...
在2016年初,我花了幾個月在利物浦讀了熱帶醫學文憑(這是無國界醫生對部分醫生成為前線救援人員的要求之一)。在那段時間裡,我學習到各式各樣我從來沒遇過的寄生蟲和熱帶病感染。當我在也門展開救援任務,這方面的知識隨即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變得非常重要。
 
我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離開香港往布魯塞爾,到無國界醫生的救援行動中心做出發前簡報後,便飛往尼日利亞的阿布賈,停留一晚後再轉飛到達我工作的地方──博爾諾州(Borno State)首府邁杜古里(Maiduguri)。由於博科聖地(Boko Haram)組織近年來在博爾諾州東北部和尼日利亞政府軍發生戰鬥,致令過百萬人逃離家園,來到邁杜古里躲避戰火,因而導致食物短缺,其中很多兒童更患上營養不良,加上戰鬥摧毀了很多醫療設施,令他們得不到治療。
無國界醫生於2月27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數以萬計厄立特里亞人跨越沙漠和海洋遠赴歐洲的危險旅途,正是一個展示管制性移民政策如何對離鄉別井尋求安全的人,帶來災難影響的驚人例子。 《冒死闖歐洲:尋求安全的厄立特里亞人 》 (按此下載;只有英文版) 根據從這個面積細小但高度軍事化的東非國家逃出的難民的第一身見證編撰而成。據報厄立特里亞國內缺乏自由,而且過去數年以至數十年來一直強制徵兵。逃離者都面臨被圍捕、監禁、折磨甚至殺害的風險。 無國界醫生總幹事凱恆金(Arjan Hehenkamp)說︰「九成由陸路及水路成功逃至歐洲的厄立特里亞人都得到了庇護。儘管歐洲各國政府承認他們的庇護聲請屬實,...
無國界醫生指出,南蘇丹馬耶迪特縣(Mayendit)和萊爾縣(Leer)的長期衝突對當地人造成深遠影響。男女婦孺經常被迫逃離家園以躲避戰鬥,難以獲得包括食物、飲用水和醫療護理在內的基本所需。在最近數周,無國界醫生的醫療隊面對極端嚴重的營養不良危機,展開了治療營養不良的兒童的緊急救援行動。 無國界醫生項目統籌佩塞爾(Nicolas Peissel)說,「極端暴力嚴重限制人們滿足基本需求,例如安全的飲用水、食物供應、棲身之所和醫療護理,」他續說,「人們已經失去所有,每天掙扎求存。」 一月份,在達艾布(Dablual)地區以及馬耶迪特縣北部的Mirniyal地區,...
作為人道救援工作者,心情總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能夠救助更多傷病者,另一方面又希望世界上不再需要我們,祈求戰爭天災人禍可以從此消失。可惜,全球對人道救援工作的需求,卻只有與日俱增。
 
這次第五度為無國界醫生執行人道救援任務,收起了以往的興奮心情,換來的只是平靜、淡然。
 
在去年九月加入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工作之前,我在電視台的新聞部當了數年編輯,每天隔著電腦屏幕,實時追蹤及撰寫世界大事,總嚮往有天可以親身去自己寫過的地方。這也算是編輯的浪漫吧。故當在新工作中,獲得前往伊拉克採訪的機會,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捧著大大的背包,與一個女攝影師一同踏上前往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之路。
 
伊拉克這個國家的名字,近年總與戰爭、衝突、恐怖襲擊等詞語連繫在一起。
Subscribe to RSS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