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

無國界醫生表示,各人道組織必須緊急擴大應對規模,以緩解從蘇丹逃往南蘇丹上尼羅(Upper Nile)州的人面臨的困境。 數千名回返者在白尼羅河經歷近 72 小時船程,才能抵達南蘇丹東北部馬拉卡勒(Malakal)的布魯卡(Bulukat)中轉中心。抵達的人不是病倒,就是疲憊不堪。 布魯卡中轉中心接收約 5,000 人,當中很多人要等待數周才獲安排轉送到其他地方。現時正值雨季,人們住在臨時帳篷甚或露宿,沒有足夠的食物、棲身處或醫療護理。 無國界醫生南蘇丹項目總管利納雷斯(Luz Linares)表示:「在我們位於馬拉卡勒的設施,麻疹和營養不良病個案數字都錄得驚人上升,當中兒童病人尤其多。...
黎巴嫩在面對持續的經濟和燃料危機下,近30年來首次爆發霍亂,令該國更難獲得本已有限的安全飲用水和妥善的廢物管理系統,帶來霍亂全面蔓延的威脅。陳舊和脆弱的廢物管理系統未有定期維修,而污水更滲漏到街道和家中。電力短缺令依賴電力發動的水泵長時間無法運作,導致人們家中的水龍頭完全乾涸。 因此,人們需依靠不受監管的運水車取水。在金融危機限制下,那些主要生活在過度擁擠、貧窮環境中而負擔不起私人供水 的人,只好從受污染的河流和池塘中取水以滿足所需。與此同時,醫療用品和診斷工具短缺,阻礙人們獲得住院護理。 自疫情爆發以來,無國界醫生一直增加對該國的支援,以協助遏止疫情和治療病人。...
無國界醫生警告,海地首都太子港及該國數個省級行政區域的霍亂個案增幅驚人,呼籲各方立即加強應對疫情工作。更多組織和捐助者必須採取行動,向醫療隊和海地民眾提供疫苗等抗疫必要工具。 無國界醫生海地總監穆因多(Mumuza Muhindo)表示:「我們的中心接收的病人日增,快將達至運作上限。」自9月29日出現首批霍亂個案以來,無國界醫生六間霍亂治療中心提供的389個病床經常爆滿。 「自10月底以來,我們的中心平均每天治療270名病人,相比之下,首兩星期每天只有約50人。我們總共接收超過8,500名病人,當中97人死亡,事態發展令人非常憂慮。」── 穆因多...
無國界醫生警告,海地人現正活在嚴峻困境中,每天都面對惡劣的健康和人道情況,且持續惡化。面對暴力事件四起和燃料短缺,人們難以獲得潔淨水和醫療護理。此外,海地已有三年未有出現霍亂新症,但過去兩週,霍亂重臨海地。 上週,一名孕婦來到我們位於太陽城(Cité Soleil)的醫院,需要進行緊急剖腹產手術。我們嘗試將她轉介到可能提供這種服務的醫療設施,但她卻已離世。 - 無國界醫生的尚路易醫生(Dr. Luxamilda Jean-Louis) 尚路易醫生解釋:「無論因路途不安全,還是醫療設施不再運作,太子港(Port-au-Prince)每天都發生同樣事情。局勢如此動盪,...
自2022年9月起,敘利亞東北和西北部等地區面臨霍亂爆發。由於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附近的水受污染,加上敘利亞北部嚴重缺水,因此霍亂已蔓延全國各地。現時該國已錄得逾13,000宗疑似個案,其中60人染疫身亡。 拉卡國立醫院(Raqqa National Hospital)指出,這次是自2007年起首次確認在敘利亞東北部爆發霍亂。 無國界醫生與當地衞生部門合作,共同應對疫情,包括支援拉卡(Raqqa)一間配備40張病床的霍亂治療中心,而該中心最近已增至65張病床。在霍亂爆發的最初兩星期,我們已接收近600位病人,當中三分之一為重症,另外三分之一則是病情較輕的門診病人。...
隨着海地的公共衞生部宣佈太子港再次出現霍亂確診個案,無國界醫生與當地各衞生部門合作展開緊急應對,治療出現霍亂病徵的病人。 組織在海地首都的布魯克林區(Brooklyn neighbourhood)、圖爾高(Turgeau)的無國界醫生急症中心及太陽城(Cité Soleil)的無國界醫生醫院,開設分別配備10張、20張及50張病床的霍亂治療中心,並設置多個口服補液鹽的分發點。位於太陽城的霍亂治療中心已準備接收新霍亂病人,而其他中心已達運作上限。 過去幾天,數名懷疑確診患者已被送往圖爾高的無國界醫生急症中心和太陽城的無國界醫生醫院,他們均有嚴重腹瀉和嘔吐等症狀。...
身處南蘇丹北部本提烏(Bentiu)的人因為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正面臨傳染病和經水傳播的疾病的爆發、糧食供應不穩加劇以及營養不良危機。人道救援組織和政府部門未能迅速擴大應對規模,導致至少 152,000 名流離失所者身處駭人生活條件之中。 無國界醫生呼籲在本提烏的其他人道組織以及聯合國、當地衛生部和南蘇丹政府,緊急增加糧食和營養援助、水利衛生服務、庇護所和醫療護理。 無國界醫生緊急項目經理特納(Will Turner)說:「人道救援應對的遲緩與不足使人們身陷險境。本提烏流離失所者營地,即前保護平民營地內的不堪狀況並非新事。多年來,我們一再警告營地的惡劣條件,...
南蘇丹共和國在2021年7月9日迎來十週年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因其第一個十年的血腥歷程及長達五年的內戰,留下不可抹滅的傷痕。在這個關鍵時刻,無國界醫生最新報告 《南蘇丹十週年:無國界醫生紀錄就暴力事件引致的後果》 ,整理組織自2011年7月9日至今在南蘇丹的經歷。該報告透過員工和病人的見證,紀錄並提醒人們自獨立以來因暴力引致的傷亡。我們亦邀請多名來自或曾遠赴南蘇丹的前線員工,分享他們對這個國家現況的想法、還有對其未來的展望與願景。 無國界醫生最新報告回顧十年來的暴力情況 按此下載報告(只有英文版) 從獨立到內戰 獨立初期,南蘇丹共和國面對至少三十宗人道危機。該國部分地區被日益嚴重的部族衝突圍困,...
孟加拉的季候雨開始,使棲身在科克斯巴扎爾區的羅興亞難民面對更多苦難。他們身處在以竹枝和塑膠布搭建而成的臨時帳篷。從六月開始的季候雨,預料現在和未來都會對難民的健康和生計帶來嚴重影響。 令人震驚的影響 當第一場大暴雨落下時,對營內居住環境的影響令人震驚。被破壞的帳篷和水浸造成一名幼童喪生,數十人受傷,數以千人又再流徙。人們在營內涉水而行,水裡混著廁所流出的排泄物,沿著小路流入帳篷內。 無國界醫生緊急項目統籌 特納(Sam Turner)說:「我永遠忘記不了那名赤裸上身的老人家,全身發抖,頭上蓋著麻布袋來擋雨。他暫時停下鞏固帳篷的工作,向我們訴說被搬遷到難民營新一部分的苦況。...
歷年以來最大批的羅興亞難民湧入孟加拉至今已有一年,這些難民不獲承認法律地位,加上棲身的環境惡劣得令人無法接受,人們仍然陷於苦難和疾病的循環之中。 2017年8月25日,緬甸軍方針對羅興亞人進行新一輪的「清剿行動」,導致超過70.6萬名羅興亞人湧入鄰國孟加拉,以逃避大規模的暴力和破壞行動,加上因過去的暴力事件而逃往孟加拉的另外20萬名羅興亞人,滯留在科克斯巴扎爾區(Cox’s Bazar)的羅興亞人總數達91.9萬人。過去12個月內,無國界醫生是應對這次危機其中一個最大的醫療人道組織,救援隊在當地共19間醫療設施和流動診所,醫治了超過65.62萬名病人,相等於三分之二的羅興亞難民人數。 起初,...
Subscribe to RSS - 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