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我驚喜地發現了許多此前沒有見過的植物,巨大的鱷梨樹和芒果樹,那是高大的喬木;還有咖啡樹,那是低矮的灌木。在地勢較低的地區,隨處可見棕櫚樹和椰子樹,由於氣候濕潤,在這些樹的樹幹上往往長出繁茂的蕨類植物和小灌木,看上去鬱鬱蔥蔥。這裡主要的糧食作物在海拔較高的地區是玉米和土豆,而在較低的山區,往往是木薯和香蕉。提到木薯,就不能不提到用木薯粉製成的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食物——Fufu(芙芙)。
對於許多很少出國的國人來說,非洲是如同蠻荒一般的存在,瘟疫橫行,餓殍遍地,是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 誤解其實來自無知。如果一個人僅僅是從報刊雜誌上瞭解剛果民主共和國,他也許會對這個國家做出這樣的評價:「一個面積相當於兩個西歐的巨大國家,反政府武裝和部族勢力遍地橫行,隨處可見的難民和移民,在連續十六年的衝突中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非正常死亡。」
與治療相比,預防當然更為重要。假如不改變不衛生的生活習慣,那麼即使短時間把用藥物治癒了疾病,流行病很快又會捲土重來。因此我們設立了健康促進部,專門負責衛生宣傳方面的活動,他們常常搭乘我們的車輛,和流動診療隊一起開展行動。 當我們的醫療人員開展免費門診時,健康促進部的工作人員就舉著喇叭向等待的病人進行衛生知識,特別是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常識。因為當地居民大多數並不識字,因此宣傳活動都是使用當地語言進行的,主要是斯瓦希里語和近盧旺達語。
來到前線已經兩個半月了,對日常工作逐漸上手,在識別非洲人面容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也能夠使用斯瓦希里語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在這裡到目前為止最讓人頭疼的事情便是撰寫各種各樣的報告,比一般寫報告更頭疼的事情便是用英文鍵盤打法語報告。不幸的是最近除了常規的上個月月度總結以外,我還要寫額外的兩篇報告,一篇是前線任務點L的三個月中期總結,另一篇是在新的村莊開展流動診所的選址考察報告。 於是乎在周六哼哧哼哧忙了整整一天,兩份總計十二頁的報告新鮮出爐,立即發給領導算是完成了任務。
除了作為官方語言的比利時法語以外,當地最常用的語言其實是斯瓦希里語,這種語言被一些人稱作「東非通用語」,不僅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西部被非常廣泛地使用,甚至在中非國家布隆迪首都,許多人也能夠講流利的斯瓦希里語。
在這裡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對整個後勤工作來說就更是難上加難。這裡幾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地理位置極其偏僻,自然物質極其匱乏,加上非洲特別的季節氣候和交通因素,對後勤工作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了。
揣著對達爾富爾的眷戀,懷著對非洲風情的無限嚮往,我再次踏上了無國界醫生前線救援旅程。坐著無國界醫生專門租用的飛機,從首都朱巴(JUBA)掠過典型的東非地貌,偶爾看到一些小小的村莊,經過電影般驚險的著陸後,來到了這次的目的地皮博爾(PIBOR)。
從我到這裡以來,始終有人叫我「阿路易士」,或者「Jackie Chan」,後者容易解釋,看錄影廳出口一群群模仿武打動作互相嬉鬧的孩子就能夠理解,以成龍為代表的功夫片在這裡巨大的影響力。但是阿路易士的稱謂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拳王路易斯?路易士亞納?亦或只是這裡特有的打招呼的方式? 謎底在不久前才揭開,阿路易士和我一樣來自中國也是一名志願人員。他曾經為耶穌會難民服務機構在這裡工作過兩年,幾個月前才離開。他在難民營中放電影,提供教育支持,分發食物和生活用具,難怪人們會把我錯認為他。
一個星期前的一個晚上,快十點鐘的時候,對講機裡傳來呼叫醫生的聲音。是醫院的值班醫生呼叫基地的醫生請求會診。兒科病房有一例重症瘧疾患者,已經連續住院四天了,現在出現了嚴重的呼吸急促症狀,因此病房的值班醫生呼叫內科醫學顧問會診。 在任務點,十點鐘是真正的深夜,四周除了車燈照亮的範圍以外一片黑暗,除了不知名昆蟲的叫聲和遠處發電機隆隆的悶響,再也沒有別的什麼聲音。醫院值班的救護車一路顛簸,把我們從基地載到醫院的兒科病房。
我從來沒有一次看到過那麼多的孩子,無論是在偏遠的鄉村,還是在難民營裡,或是在中心醫院附近,永遠有大群大群的孩子在漫無目的地遊蕩。
Subscribe to RSS - 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