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實錄

藥房搬走後,空出了一座建築物,經過多輪的討論後,加燈、加插頭、加風扇、加隔離室、加更衣室、加間板、加防蚊門,我們終於把內部從新裝修好,準備把初生嬰兒病房搬過來。 搬病房那天早上,病房有7個嬰兒,其中兩個需要製氧機,其中一個在六號床,另一個是危殆,在復甦床上監察著。 舊病房的設置,有11張嬰兒床,4張媽媽床(其餘7張在另一座建築物)、一張檢查床、一張復甦床、醫護人員及行政用的桌子椅子文件櫃、三部製氧機、一台不間斷電源裝置(UPS)連兩磚後備電池。 首先要把UPS 及後備電搬去新病房及安裝好。...
我來到塔吉克斯坦已經3個多月了,一直都很想寫信給你們。當我得知我將離任香港籌款總監,加入前線醫療救援隊伍時,我寫了最後一封信來與你們告別,之後我收到許多為我打氣祝福的回信、卡片和電郵。這應該是最好的方式來告別我在香港辦事處的工作,並開始我在醫療前線工作的新旅程吧。 和我之前在尼日爾和海地的兩個救援任務不同,這是我第一次被委任為項目統籌。項目統籌需要管理整個救援團隊,包括醫生和護士、以及後勤、行政和財務管理的隊伍。作為一個非醫療專業人員,要管理醫生和護士,我唯有加倍努力,...
幾個星期前的一個星期天,我當了一個下午的小小醫生「跟班」(當然實質只為觀察員),跟著那天當值的兩位醫生東奔西跑。 登上車子前買了雪糕捧和兩包冰作一個人手cold chain,在大熱天時下要保著雪糕四十五分鐘不溶,可一點也不易。 首先是跟著來自美國的婦科醫生Rachel。在車上時接到Rachel 電話,問我還有多久才到達,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將會看到一個剖腹生產 , 壞消息,等我到達後才仔細告訴我。 一到達醫院,跳下車,便跑到pantry 把雪糕塞入冰箱,再跑到婦產科病房。...
從多羅回來後,很多人都問我「任務怎樣?」我的標準答案是「很好玩」。這個答案好像對病人和捐款人不尊敬,也不符合前線救援人員的形象−偉大、無私,但事實上,前線的生活異常艱苦,如果本身對前線的工作沒興趣,單純為了人道理由而參加任務,是不可能熬過的。 工程師的天堂 後勤人員每天都要應付各種各樣的問題:發動機故障、斷電斷水、病房漏水等。剛來到時,我很多東西都不懂,都是我的助手教我的,感覺十分丟人──一個機械工程碩士生,實際應用竟然比一個學歷只有小學生程度的人差。 幸好,在多羅,...
從決定到菲律賓參與是次風災緊急救援項目到真正離港,前後不到24小時。 在出發前,抓住曾經參與過緊急救援任務的友人,問她拿貼士,她詳列了一系列的隨行物品,只怕我沒有足夠時間去買,唯有帶得幾多得幾多。除了裝備,我問她可做甚麼準備,如閱讀資料之類,免得到步後像「一舊飯」,甚麼也不懂。豈料得到的卻是她冷冷的回應﹕「不用擔心,無論怎樣準備,到時你也會是一舊飯。」 「緊急救援項目很講求效率,整個團隊的人無時無刻都在跑來跑去工作,沒有人會停下來教你要做甚麼,一開始的時候,你就即管以一舊飯的姿態去好好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