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實錄

香港骨科醫生唐頴思 7月12日上午九時,在巴勒斯坦加沙北部的回歸醫院。電梯門在三樓打開,一名戴著黑色面紗的母親衝入護士站,要求我們即時替她的兒子穆罕默德看病。 我翻查穆罕默德的醫療紀錄,他今年16歲,5月14日因嘗試越過用來分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圍欄而脛骨中槍。穆罕默德已接受緊急清創手術,骨折的部位亦已用石膏固定,覆診日期訂在兩天後。為何他的媽媽這麼緊張,要求我們馬上為他診治呢? 穆罕默德的媽媽揭起她的面紗,露出一對水汪汪的藍眼睛——那是我喜愛的藍寶石色,但雙目卻空洞無神。穆罕默德的媽媽說:「...
他是一名18歲青年。毎次來到位於巴勒斯坦加沙北部的回歸醫院,總是穿著同一件黑色T恤 ,上面寫着「Sunny Boy」,加上他的笑容變得越來越多,所以我暱稱他為「陽光青年Sunny Boy」。 Sunny Boy 在孤兒院長大。他的兩隻門牙呈啡色而且都只剩下半隻。在加沙地帶,牙醫都是私⼈執業,平民百姓著實難以負擔牙科檢查費用。 以色列嚴格控制加沙地帶的燃料和其他必需品進口,例如由以色列向當地供電,每天最多只有4至5小時有電力供應。加沙地帶的飲用水亦不足夠,又被鹽分和污水嚴重污染。...
來自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支援組的顧翎(Lucie Gueuning),撰述一個可幫助救援人員迅速應對以接觸有需要病人的創新項目。 當天災來襲,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隊需要快速行動。不過,在緊急情況取得準確和最新資訊,以評估災區的實際情況和所需的應對措施,很多時候都並非易事。 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隊一直在尋找創新的方法,去解決人道救援工作所遇到的挑戰。當初我加入無國界醫生時,便對如立體印刷、無人機,甚至遠程醫療等涉及科技的項目產生興趣。這範疇令人著迷。 然而,在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
克萊克(Hilde De Clerck)是無國界醫生對抗伊波拉最富經驗的醫生之一,在處理伊波拉以及類似疫症爆發方面,有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克萊克剛剛從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北基伍省(North Kivu)回來,在那裡最近爆發伊波拉疫情,控制工作困難重重。研發中的新藥問世,或許有助治癒那些染病的人們,但要合乎規範地提供和使用這些新藥,克萊克認為過程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 「當我們向病人們提供其中一種新藥時,會告訴他們藥物可能帶來哪些益處,並指出我們並不能夠保證它一定有效。我們會解釋新藥有什麼副作用...
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的曼吉納市(Mangina)在8月1日爆發伊波拉疫情後,卡馬武(Patient Muhindo Kamavu)是無國界醫生第一時間派出的4名經驗豐富的護士之一,與當地衛生部在現場共同應對伊波拉爆發。身為對抗今年兩場伊波拉疫情的老兵,卡馬武目前已結束在曼吉納的工作,轉往北基伍省東北部的布騰博市(Butembo)。在這個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裡,籌備應變工作,以管理染上伊波拉病毒的患者。 「8月2日那天,我接到一通電話,説剛果又爆發了伊波拉疫情,而無國界醫生已經準備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