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實錄

經歷40小時的機程和轉機,我終於來到中非共和國的首都班吉。雖然身心俱疲,但我在一大清早到達後,還要出席一連串的簡報會。遇到這種情況,我有時會問自己:「為甚麼還要出發?為甚麼每年都要去一次前線救援?為甚麼不退後一點,享受些壓力較小、輕鬆一點,甚至尊貴一點的生活?」 自2008年以來,我曾到過利比里亞、海地、南蘇丹(兩次)、也門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我在過去每次的救援工作中,都看到當地人有多痛苦、貧困,有多缺乏醫療護理。對於大部分居住在發達國家的人來說,這些人看來很遙遠,很不真實,...
一直很想介紹一下我的團隊,適逢同事在無心插柳之下畫了這樣的一幅畫,就用它來說明一下這個令我引而自豪的團隊吧。我的團隊共有20多人,當中包括巴基斯坦的當地同事及其他來自不同的國家共7人,依次如畫中的小貓。 N先生,英國籍的後勤工作人員,主理項目內的所有支援事務,包括水丶電丶燃氣丶氧氣丶機械丶裝修丶維修丶電腦丶通訊丶儀器/藥物的採購丶運輸及儲存、人事招聘以及安全事項等等,都是由他一手包辦的,所以他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記得有次屋後熱水爐失火,他就是第一趕去現場的人。...
晚飯時間,電話如常的響起,同事通知我有急症,需要支援。口中的飯菜還未吞下,腳已踏進急症室的診症間了。病人是一個小女孩,一看臉色,已知不妙,胸腔没有起伏,看來已沒有呼吸了,連隨往脖子上一探,脈搏亦没有了,但仍感覺到有些微的餘 溫 正殘留著。病人的父親說,當發現女孩不省人事時,已盡快的把她送到醫院來,但亦花了個多小時才順利到達醫院。我不懂分辨那點點的體 溫 是真的來自病人本身還是來自那個曾經把她緊緊擁入懷中的父親的,但就憑這點滴的餘 溫 ,我們仍決定為她施行心肺復甦法,儘管勝算是非常渺茫的。...
七個半月,話長不長,話短不短。工作上的爭扎,雖有很難受的時候,但大部分被選擇的記憶,都是開心的。 這裡的人都很簡單,在我們都市人的角度,他們在浪費很多時間,可能,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爭取。 記得有一次,我屋友回家時哭了,問她幹嗎,她說今天很多事都不如意,但剛才外出回來,下車時見到有個女孩子走過來,頭上頂著一大盆二手貨,兩手都拿著大水桶,行到她車門前時停了下來,望著屋友雙眼說:「你真漂亮!」我屋友回應說:「你也很漂亮!」女孩子很高興地笑了。 屋友再問:「你多大了?」女孩子答十四歲。...
在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已乾等了一個星期,等的就是一個許可證可讓我進入我工作的地方──巴基斯坦的傑曼(Chaman)。 傑曼位於巴基斯坦的西北面,與鄰近的阿富汗只有數公里之隔。基於安全問題,巴基斯坦政府對此地的管制非常嚴謹,外地人必須擁有特別的許可證方允許進入。甚麼?想到此旅行?别說笑了!! 我可是因此而被迫滯留在伊斯蘭堡,等待放行。 在等候期間,同事跟我作了工作上的交接,他也因許可證的問題而未能回到傑曼醫院。我問了他一個頗愚蠢的問題:「我跟你都不在傑曼醫院,如有問題,他們會找誰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