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實錄

2013年11月28日,航機在寒冷的秋夜降落到頓涅茨克(Donetsk)國際機場。從伊斯坦布爾上機到來的人當中,我顯得很奇怪,他們說的語言對我而言十分陌生,後來證明了語言不通為我的工作造成了一些阻礙。頓涅茨克被稱為「玫瑰之都」,是烏克蘭的工業城市,於1869年由威爾士商創立。城市位於頓涅茨克州中央,卡利米鳥斯河,也是專業球會頓涅茨克礦工(Shakthtar Donetsk)的主場。 曾經到過非洲和中東參與人道救援工作,這裡的項目對於世人而言應該是聞所未聞。...
從小就喜歡中秋節,所以早已預備了月餅、蠟燭、還有可愛的兔子燈籠,準備跟同事應一應節。我的同事來自歐洲丶北美洲和非洲,大都不太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我也可籍此機會弘揚一下中國文化。當聊到中秋節有句說話叫作人月兩團圓的時候,大家都有些感慨。對,我們都是一班離開自己熟悉家園,離開家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國度作前線救援的人。在救援過程中,結果很多時都未能盡如人意。當遇上沮喪氣餒的時候,人在外地,說不想家的溫暖,是騙人的吧!我還記得當同事和他兩個女兒作視像對話時,他那嘴角所含的笑意。 有時會想,...
那位因觸電而失去雙臂的十二歲男孩(我稱他為「小天使」,折翼天使!),經過多次的傷口護理手術,最後我們終於成功替他進行了皮膚移植手術。 睡在他對面的病床,是另外一位只有十歲但已經很會下廚的男孩(故此就稱他為「小廚神」吧!)。他比「小天使」更早被送到我們的醫院。他家住在巴基斯坦接壤阿富汗的地區,是一處滿布戰火之地。意外發生時,他正拖著家中的山羊到曠野遊玩。不幸地,山羊踏中了早早埋下的地雷。他的左手至前臂被炸得皮開肉綻。面部,胸部,雙腿都被爆炸時飛散的沙石擊傷,幾可用體無完膚來形容。我們逼於無奈之下...
作為項目裡,甚至是整個地區,唯一的外科醫生,當我開始工作後,就需要24/7候召。24/7是指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即代表我在項目時,所有時間都是候召。接替我的外科醫生到達時,我在博桑戈阿過了75天,連續候召了1,800小時。 每個候召的人都知道,你要比平常更為警覺。無線對講機的聲音或醫院內的任何話語,你都要警覺,並會有「是否找我?」的感覺。所以要在前線入睡是困難的,更不要提非洲的高溫和附近的噪音。其實隊伍大部分人員都非常顧及他人的感受,但不要視為必然,因為有人可能會在你已熟睡的深夜時分,...
「轟」急症室外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半分鐘後已有人報訊,說是交通意外,離醫院非常近,還來不及準備,傷者已到了。 一個男傷者在數位親友的參扶下,蹣跚的走到床邊,血流披面。同事熟練的替病人接上氧氣,開通靜脈輸液。數分鐘後,病人意識下降並伴隨抽搐及大量吐血。看著抽吸器內的容量不斷上升及地上的斑斑血跡,心中不禁涼了一截,當下只有一個想法就是這個病人需要被轉介到設備較完善的醫院,因我們這裡位處邊界,設備簡陋,沒有外科,更遑論腦外科、深切治療及放射檢查等。所以能救他的唯一方法就只有轉介到百公里外的醫院,...